问傅子渊求冷淘醋

君不见东林木鱼催万指,巾钵纷纷似流水。

银丝百遍连夜具,大解行齑如酒醴。

又不见亲贤宅中午睡足,花簇春羔衒红绿。

一窝随首发犹粗,妖冶均调笑相续。

他日何人参智海,研乳磨姜捣椒薤。

便觉庐山落眼中,谁为穷边辄相会。

往还断绝惟缄默,暂远荤膻味薝卜。

亲贤胜事不可寻,且向个中求一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一种是寺庙中的修行生活,另一种则是世俗的宴饮聚会。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简朴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反思。

首句“君不见东林木鱼催万指”,以东林寺的木鱼声起笔,象征着修行者的日常禅修,暗示了修行生活的单调与专注。接着,“巾钵纷纷似流水”描绘了僧侣们忙碌而有序的生活状态,如同流水般连绵不绝,体现了修行的持续与恒定。

“银丝百遍连夜具,大解行齑如酒醴”则进一步描述了寺庙中的饮食生活,虽然简单(银丝可能指的是面条,行齑可能是腌菜),但却是修行者每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醇厚的美酒,滋养着身心。

接下来的“又不见亲贤宅中午睡足,花簇春羔衒红绿”转向了世俗生活的一个侧面,描绘了一位富有人家在春日午后享受美食与美景的情景。这里的“亲贤宅”可能是指贵族或富商的府邸,春羔可能指的是春季的羔羊,红绿则形容了鲜花与食物的色彩丰富,展现了奢华与欢愉。

“一窝随首发犹粗,妖冶均调笑相续”则更深入地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场面,人们围坐一起,笑声不断,尽管可能略显粗俗,但这种欢聚的氛围充满了生命力。

“他日何人参智海,研乳磨姜捣椒薤”表达了对智慧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更高层次精神生活的向往。智海可能象征着知识的海洋,乳、姜、椒、薤等食材的研磨与调配,寓意着对智慧的探索与创造。

“便觉庐山落眼中,谁为穷边辄相会”则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庐山的美景仿佛就在眼前,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能通过心灵的交流与连接,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最后,“往还断绝惟缄默,暂远荤膻味薝卜。亲贤胜事不可寻,且向个中求一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与亲贤人士交往的美好回忆。通过“薝卜”的引用,进一步强调了素食与内心的纯净。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贺李方叔得眉山玉堂赐马公自书券

帝闲万马皆天宠,一一尽是真龙种。

欲知志气吞万里,骏意向人耳双竦。

翰林下直出玉堂,狨鞍宝辔声琅琅。

传呼一声惊里闬,新向庭中赐骕骦。

明年乞得东南守,画舸西河卧载酒。

免令此马老江山,故用赠君良独厚。

怜君从来家苦贫,坐冷儒士喜意新。

自书券字甚雄伟,作书远报江河人。

翰林好士裴丞相,知君亦负玉堂望。愿君宝此。

形式: 古风

雨中自瓜步谒宝觉遂约游黄社宝觉遽有仪真之行雨后独往夜分方到泥滑路巇乘步相半

梦寝东南游,金山居第一。

泊船瓜州口,风雨系黑日。

冒雨访老胡,翛然出萝荜。

壁间十弟子,云是王维笔。

生者今何在,别有一丈室。

相期同过之,佳思久披拂。

差池成独往,敢惮泥没膝。

投鞭望横参,露重衣如湿。

方诸湛漏魄,指顾尽纤息。

目眩神为清,壶冰荡肝膈。

亹亹相问劳,软语皆中律。

颇怪不预知,有似惊暴客。

杈牙荐炉红,柔脆脩林茁。

老泪感陆生,明盘皎霜橘。

木鱼动晓堂,永味固南毕。

百年惊枯槁,平日胶在漆。

幅巾行此时,岁暮悲蟋蟀。

形式: 古风

金山寄怀秦太虚用建除体

建古求亡子,寓意一何疏。

除道声出师,老将定胡卢。

满座语更发,谁是囊中珠。

平生不少贷,鲜不相谓迂。

定分固有来,跛鳖参乘驹。

执别才几日,眷眷瞻云衢。

破碎物役尔,此理君何如。

危步上杰观,畴昔相携扶。

成兹尘外趋,感慨反不舒。

收我漏尽景,课君种树书。

开山一百里,玉粒随香菹。

闭口不复语,早晚同归与。

形式: 古风

毗陵西城楼感怀

平皋已春风,昨夜犹繁霜。

倦客惊节物,游子思故乡。

楼高白日促,远目空悲凉。

愿言平生欢,各在天一方。

溯游不可从,山川阻且长。

安得一樽酒,咿哑共深堂。

孤怀昔萧屑,壮志犹激昂。

无阶际玄护,尚期梦池塘。

饥鹰在千里,怒鬣存三湘。

寒鸦似相求,依依度斜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