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道宁的作品,以禅宗修行的意境和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直指人心的智慧。首句"高提祖印,独耀寰区",比喻佛法高深,如同珍贵的祖传印记,普照世间。"坐却舌头,圣凡罔测",意为禅师言语精炼,超越常人理解,达到不言而教的境地。
"声前要旨,妙叶难该",强调禅法的关键在于领悟而非言辞,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句后玄关,金针双锁",进一步描绘禅理深奥,犹如金针度人,但需要开悟者自行解开。
"通人分上,肯受提撕",指出只有真正通达之人,才能接受这种点拨和磨砺。"懞懂禅流,徒誇作略",批评那些仅知皮毛的人夸夸其谈,未能真正领会禅意。
"设使五湖衲子,四海高人",假设各地修行者提问,"问似龙飞凤舞,答如玉转珠回",描述了问答之间灵动而富有智慧的互动。"向本分事中,白云万里",表明禅修在于回归内心,超越世俗。
"诸缘不涉,岂落今时",强调禅修者不受外界干扰,超脱于时间束缚。最后两句"混沌未分全体现,乾坤才剖失便宜",形象地表达了禅宗追求的无分别心,即在未分化的宇宙中,个体的自我消失,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禅宗的语言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禅修者的境界和修行过程,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