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酬晓灯离暗室五首(其四)

楚僧话寂灭,俗虑比虚空。

赖有残灯喻,相传昏暗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一位楚地的僧人谈论着寂灭之道
世俗的忧虑如同广袤无边的虚空

注释

楚僧:指来自楚地的僧人。
寂灭: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达到涅槃的状态。
俗虑:世俗的忧虑或杂念。
虚空:这里比喻世俗的烦恼无边无际。
赖有:幸亏有。
残灯:灯火残弱,即将熄灭的样子。
喻:比喻。
相传:流传下来的说法。
昏暗中:形容环境不明亮,可能也象征人生的困惑或困境。

鉴赏

这是一首深具禅理的诗,诗人通过对比世俗烦恼与虚空的宽广,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尘世、达到心灵宁静状态的向往。"楚僧话寂灭"一句,借用佛家“寂灭”之意,指代一切烦恼和束缚都已消失无余,传达出一种对精神解脱的追求。

接着的“俗虑比虚空”则是将世间的忧虑与虚空相比较,暗示着世人的烦恼如同虚空一般广大而难以穷尽,这里的“虚空”既指自然界中的空间,也象征着心灵的宁静无为。

"赖有残灯喻"一句,借用了“残灯”的意象,可能是指在黑暗中仍有一线光明可循,或者是在精神上依然有一丝觉醒之光。这里的“喻”字,意味着比喻或象征,比如佛家中的智慧之灯照亮心灵。

最后"相传昏暗中"则是表达了即便在最为黑暗混沌的世态中,也有精神的传承和光明的可寻。这里的“相传”,可能指的是禅理、佛法或其他精神文化的流传,亦或者是对智慧之灯的传递。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借助佛教的概念和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解脱与精神超越的深刻追求。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又酬晓灯离暗室五首(其五)

雨声乱灯影,明灭在空阶。

并枉五言赠,知同万里怀。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与虞沔州谒藏真上人

故侯将我到山中,更上西峰见远公。

共问置心何处好,主人挥手指虚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山居

麋鹿自成群,何人到白云。

山中无外事,终日醉醺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劝陆三饮酒

寒郊好天气,劝酒莫辞频。

扰扰钟陵市,无穷不醉人。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