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梅

香销泥污意徘徊,掠地回风玉作堆。

愁绝黄昏无一语,怕看孤月上窗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惜梅》,是元代诗人明本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表达了对梅花凋零的惋惜之情。

首句“香销泥污意徘徊”,描绘了梅花在泥土中凋零的情景,香气消散,花瓣落地,给人一种凄凉之感。诗人以“徘徊”二字,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凋零前的挣扎与不舍,仿佛在犹豫是否真的要离开这个世界。

次句“掠地回风玉作堆”,则将凋零的梅花比作被风吹起的玉堆,形象地展示了梅花在风中飘落的美丽与哀愁。这里的“玉作堆”不仅描绘了梅花的洁白与美丽,也暗示了梅花的脆弱和易逝。

第三句“愁绝黄昏无一语”,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情。黄昏时分,万物归寂,诗人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愁绪,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句通过时间的特定选择,增强了情感的浓度,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伤。

最后一句“怕看孤月上窗来”,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害怕看到孤独的月亮爬上窗户,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内心深处对梅花凋零后孤独与寂寞的恐惧。月亮的出现,象征着夜晚的来临,也意味着一天的结束,而梅花的凋零,预示着生命的终结。这一句通过视觉意象,将诗人的情感推向极致,让人不禁为梅花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同情与惋惜。

整体而言,《惜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梅花凋零的深切哀愁,以及对生命短暂与脆弱的感慨。

收录诗词(86)

明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号:中峰
  • 籍贯: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63—1323

相关古诗词

剪梅

破玉并刀试手温,香凝双股断芳魂。

花随燕尾轻分去,不带春风爪甲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蟠梅

铁石芳条谁矫揉,从教曲折抱天姿。

龙蛇影碎玲珑月,交错难分南北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苔梅

古貌苍然鹤膝枝,唾花生晕护春机。

玉堂试看青袍客,莫忘江南有白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月梅

数枝姑射斗婵娟,疏影分明不夜天。

散却广寒宫里桂,春光长满玉堂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