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

忆昔叨尘寓帝京,春光淡荡值清明。

赐来新火传红蜡,煮就香糜和白饧。

游女踏青寻苑草,戏童引线送风筝。

沙阳寂寞都无此,卧看山云听水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城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欢乐。诗人李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里人们欢庆清明的场景。

首句“忆昔叨尘寓帝京”,回忆起往昔在帝都的生活,为整首诗定下了怀旧的基调。接着,“春光淡荡值清明”点明了时节与节日,春意盎然,清明佳节,气氛温馨而宁静。

“赐来新火传红蜡,煮就香糜和白饧”两句,生动描绘了宫廷中庆祝清明的习俗。新火传递象征着新生与希望,红蜡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香糜与白饧则是传统美食,香气四溢,寓意着丰收与幸福。

“游女踏青寻苑草,戏童引线送风筝”则转向民间,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游女们踏青赏花,寻找春天的绿意;孩子们放飞风筝,欢声笑语,充满童真与乐趣。

最后一句“沙阳寂寞都无此,卧看山云听水声”对比了京城的热闹与偏远地方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与自然静谧的双重情感。卧看山云,倾听水声,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清明节的庆祝活动,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俗习惯、民众生活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慨。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上巳日

暮春祓禊集簪裾,锡燕昆明咏乐胥。

宝马骁腾随鼓吹,綵舟曼衍戏龙鱼。

闽山放逐家何在,帝里风光乐自如。

嘉节只添迁客恨,宽恩何日赋归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晏起

清明已过初短宵,春气困人如浊醪。

院深人静不知晓,虚堂一枕方陶陶。

觉来红日高三丈,竹影扶疏风叶响。

披衣散发久逍遥,髣髴枕痕犹颊上。

却思昔簉鹓鹭班,每听朝鸡长惨颜。

戴星侵月未为苦,冲风冒雨长艰难。

何如谪堕溪山里,钟鼓不闻春睡美。

先生梦觉本来齐,更与睡乡重作纪。

形式: 古风

戒酒

吾初不解饮,涓滴莫下咽。

自从游宦来,稍稍颇称善。

譬犹怯懦士,习惯亦能战。

作气欲吞敌,贾勇乃求殿。

迂愚撄重衅,飘泊旅异县。

怀家路迢迢,惜春花片片。

浇愁欲千钟,燕客卑九献。

浩如鲸吸川,无那壶浮箭。

欢然偶过量,浅狭诚易见。

噎呕九藏翻,昏瞀两目眩。

宿酲味尤恶,累日不欲膳。

吾生如浮沤,急景若奔电。

学道贵清虚,为文欲精鍊。

胡为事杯杓,无乃废笔砚。

先生一石醉,待诏三升恋。

枕曲与藉糟,自污何足羡。

从今梁溪翁,无复醉乡愿。

形式: 古风

岩桂

闽山气候真不常,浪蕊浮花浑欲狂。

团团岩桂著春雨,擢秀不待秋风凉。

微舒嫩叶玉剪碧,巧缀碎颗金排黄。

木如犀理自坚致,喷作十里旃檀香。

沙阳满眼皆此树,安得白露零清商。

芳根端可伴真隐,他日移植梁溪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