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秋声一雁飞

淅沥金风动碧林,遥空独雁助长吟。

声寒绝塞三千里,影照长安一片砧。

秦陇云横朝起笛,潇湘月冷夜闻琴。

于今圣世销烽火,北海应无系帛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缪昌期的《赋得秋声一雁飞》以秋日之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孤雁南飞的画面。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淅沥金风动碧林,遥空独雁助长吟”,开篇即以“金风”点明季节,秋风萧瑟,吹动着碧绿的树林,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遥空独雁”则引出主体形象——一只孤独的大雁在高远的天空中翱翔,其“助长吟”的动作仿佛在吟唱着秋天的哀愁与思念,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情感深度。

颔联“声寒绝塞三千里,影照长安一片砧”,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大雁的叫声在遥远的边塞回荡,声音显得格外凄凉,而其身影则映照在长安城的捣衣砧上,捣衣砧是妇女们为远行丈夫准备衣物时所用,此处暗喻离别与思念之情。这两句通过空间的距离感和时间的对比,强化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

颈联“秦陇云横朝起笛,潇湘月冷夜闻琴”,继续扩展画面,将场景从北方的边塞扩展到南方的秦陇与潇湘,云横笛起,月冷琴响,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域的音乐与自然景象,既表现了各地独特的文化风情,也寓意着不同人物的情感状态,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尾联“于今圣世销烽火,北海应无系帛音”,则转向对和平时代的颂扬。在当今盛世,战火已熄,不再有战争的烽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同时,通过“北海应无系帛音”这一细节,暗示即使在和平时期,人们仍能通过书信传递情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和孤雁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历史变迁和时代风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6)

缪昌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洪葆原丈关政报满还朝

锦帆箫鼓出江湄,水冻黄河驿路迟。

乡味久应忘荔子,客情偏自忆莼丝。

阊门柳色非前日,长乐钟声似旧时。

闻道使君廉载石,江东父老望族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德祖南游

白门秋冷六朝烟,为忆栖迟又一年。

此日布帆看独往,到时尊酒亦应怜。

山中解带收云贮,渡口听歌借月悬。

迟尔归来同候雁,黄沙匹马共游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张唯卿以微疴杜门诗以讯之

飒飒秋风入鬓寒,草堂高卧岁星看。

金茎好解文园渴,米汁还寻栗里欢。

睥睨晴云流几榻,梵钟随月近阑干。

知君息踵风尘远,晚步东篱菊可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柬九先上人

野寺轻云覆荔墙,枣花铺地晚风凉。

不知门外炎何似,但喜閒中味更长。

雨过竹痕馀浅碧,月生松影辨昏黄。

空庭著子吾犹懒,只与希夷乞睡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