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中国古诗出自隋末唐初的文学家褚亮,名为《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雍和》。诗中融合了儒家礼仪与音乐哲学的理念,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庄严与和谐氛围。
"泰折严享,阴郊展敬"表达的是在广阔的郊野中举行庄重的祭祀活动,展现出对神灵的崇敬之心。"礼以导神,乐以和性"则揭示了儒家思想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通过礼仪来引导神灵降临,通过音乐来调和人性的情感。
接下来的"黝牲在列,黄琮俯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祭祀场景中牺牲的牛只整齐排列,以及黄色的祭器(黄琮)在阳光下的映照。这些细节增添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氛围感。
最后,"九土既平,万邦贻庆"表达了一种理想中的和谐景象:天下太平,各国都能因此而庆幸。这不仅是对祭祀活动中祈求和平的愿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宁和世界大同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