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其二)梅

欺寒冲暖,占早争春,江梅已破南枝。

向晚阴凝,偏宜映月临池。

天然莹肌秀骨,笑等闲、桃李芳菲。

劳梦想,似玉人羞懒,弄粉妆迟。

长记行歌声断,犹堪恨,无情塞管频吹。

寄远丁宁,折赠陇首相思。

前村夜来雪里,殢东君、须索饶伊。

烂漫也,算百花、犹自未知。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翻译

它在寒冷中盛开,在温暖中竞争春天,江南的梅花已经绽放在南边枝头。
傍晚时分,月光下更显出它的美丽,尤其适合池边观赏。
它天生肌肤晶莹,骨骼清秀,不与寻常的桃花李花争艳。
常常想起那歌声渐歇的时刻,更令人遗憾的是,无情的笛声频繁吹响。
我殷切地寄语远方,将这梅花赠予你,让你心中充满相思。
昨晚的村庄被雪覆盖,我只好宽容它,因为它是春天的使者。
尽管百花尚未察觉,但它已经烂漫开放。
算起来,连其他的花儿都还未意识到它的美。

注释

欺寒:在寒冷中盛开。
占早:抢占早春。
南枝:指南方的梅树枝条。
向晚:傍晚。
映月:在月光下。
莹肌秀骨:形容梅花洁白如玉,形态优美。
桃李芳菲:比喻其他花朵盛开。
塞管:北方的笛子。
陇首:代指远方。
殢:缠绕,留恋。
东君:古代对春神的称呼。
百花:各种花卉。

鉴赏

这首《声声慢·其二》是宋代徽宗赵佶所作,以梅花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欣赏和情感寄托。词中,赵佶通过对梅花“欺寒冲暖,占早争春”的描绘,赞美了它坚韧不屈、早春绽放的品性,将其比作“江梅已破南枝”,形象生动。

接着,他细致刻画了梅花在夜晚月光下的清冷之美,“向晚阴凝,偏宜映月临池”,并赋予其“天然莹肌秀骨”的高洁气质,暗示其超凡脱俗。与寻常的桃李相比,梅花更显淡雅,仿佛“笑等闲、桃李芳菲”,流露出对梅花与众不同的赞赏。

词中还提及了梅花的孤独与期待,“长记行歌声断,犹堪恨,无情塞管频吹”,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梅花似乎能感知到诗人的心意,如同含羞带怯的佳人,迟迟不愿绽放,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最后,赵佶以“前村夜来雪里,殢东君、须索饶伊”描绘了一幅雪中梅花的画面,强调即使在严寒中,梅花依然独自盛开,无人能及。他感慨道:“烂漫也,算百花、犹自未知”,认为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尚未被其他花朵完全理解,暗寓了梅花的孤芳自赏和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梅花的傲骨、清冷之美以及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赵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梅花的深情厚意。

收录诗词(443)

赵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徽宗,神宗11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

  • 生卒年: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4日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御制

雅怀素态,向闲中、天与风流标格。

绿锁窗前湘簟展,终日风清人寂。

玉子声乾,纹楸色净,星点连还直。

跳丸日月,算应局上销得。

全似落浦斜晖,寒鸦游鹭,乱点沙汀碛。

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玳席欢馀,芸堂香暖,赢取专良夕。

桃源归路,烂柯应笑凡客。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金莲绕凤楼

绛烛朱笼相随映。驰绣毂、尘清香衬。

万金光射龙轩莹。绕端门、瑞雷轻振。

元宵为开圣景。严敷坐、观灯锡庆。

帝家华英乘春兴。搴珠帘、望尧瞻舜。

形式: 词牌: 金莲绕凤楼

临江仙.宣和乙巳冬幸亳州途次

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馀。

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买就船鱼。

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

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探春令

帘旌微动,峭寒天气,龙池冰泮。杏花笑吐香犹浅。

又还是、春将半。清歌妙舞从头按。等芳时开宴。

记去年、对著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

形式: 词牌: 探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