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松云画秋林诗意图送蔡伯雨道士归上清松云在淮阴今其来因见题以赠之就以柬送方壶隐者

松云先生江海客,淮阴市中人不识。

惊风吹沙眼倦开,枕上青山归未得。

上清蔡君仙之徒,邂逅同觅黄公垆。

饮酣脱帽忽大叫,乘兴为写秋林图。

蔡君视之一抚掌,笔法拟我方方壶。

我家山中旧游处,如此长松几千树。

仙岩隐者抱琴来,鬼谷高人吃茶去。

先生有意肯相从,分与东头一间茆屋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成廷圭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中的主人公松云先生是一位寄居江海的隐士,他在淮阴市中却鲜为人知。诗中通过“惊风”和“眼倦”,展现了松云先生在旅途中被风吹沙困倦的情景,尽管心中挂念着远方的青山,却未能立即归去。

松云先生与上清道士蔡君相遇,两人一同寻访黄公垆,饮酒畅谈。蔡君对松云的画技赞赏有加,认为他的笔法如同方方壶(可能是一种艺术风格或传说中的仙人)所擅长的。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山中的旧游之地,那里有无数参天长松,隐者怀抱琴弦来访,高人则悠然品茗离去。

最后,诗人邀请松云先生一同隐居,表示愿意提供茅屋作为居所,显示出对松云才华的敬重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画作为纽带,展现了友情、艺术和隐逸生活的理想,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542)

成廷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字:原常
  • 籍贯:元芜城

相关古诗词

辛卯秋旱已极至八月晦天大雷雨

八月晦日雷怒号,大雨如注风萧骚。

捷如鬼神撼山岳,涌若江海翻波涛。

屋茅平卷一重去,河水忽涨三尺高。

惊鸿翅湿飞不起,散乱中泽呼其曹。

云龙有意洗兵甲,下与苍生舒郁陶。

浮云收敛赤日见,天宇廓远无纤毫。

岁年不逢亦偶尔,吾将种麦耕东皋。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裴氏二节妇之诗为屯田房千户作

昔年夫君死漳戍,恨不从之泉下去。

有弟万里负骨归,获鹿原头与封树。

是时孤儿方学行,天地容身复何处。

此心匪石石可移,誓欲教儿如汝父。

儿成娶妇身始閒,一旦儿亡岂能顾。

妇姑相守到白头,至今不识门前路。

夫家赵郡知几年,乡里尝旌两节妇。

向来我识房将军,乃是节妇之侄孙。

岁时宁忘俎豆事,水旱肯废云山屯。

忠臣烈女有如此,千载义事辉高门。

形式: 古风

送万嘉会教谕之山阳

西江万君头戴笠,清时典教山阳邑。

王侯折简不可招,令尹之前只长揖。

深衣上堂开讲筵,衿佩铿锵如鹄立。

六经字字在所行,要使儒风更俗习。

朝盘苜蓿甘如饴,不羡诸公谋肉食。

人材作养期有成,他日当为教官式。

形式: 古风

湘江秋远图

苍梧愁云拂烟水,日暮无风波自起。

何人吹箫作凤凰,披发临江迎帝子。

黄陵女儿情更多,却掩冰弦泪如洗。

千年遗恨人不知,坐对空山疑梦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