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佘素思明府午日韵(其二)

不须岐路叹亡羊,暂向溪边引兴长。

綵缕颁来丝续命,兵符书罢笔盈床。

中流击楫心偏壮,霄汉乘槎意未忘。

节序已过留胜事,欢声依旧遍炎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佘素思在端午节时的聚会情景,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联“不须岐路叹亡羊,暂向溪边引兴长”,开篇即以“不须”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遗憾的释怀,转而转向眼前的溪边,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愉悦。这里的“引兴长”不仅指延长了游玩的乐趣,也暗含了诗人希望借此机会放飞心情,远离尘世烦恼之意。

颔联“綵缕颁来丝续命,兵符书罢笔盈床”,通过描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佩戴五彩丝线以求吉祥长寿,以及工作完成后笔墨满桌的情景,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诗人的勤奋与专注。这两句既体现了节日的仪式感,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职业精神。

颈联“中流击楫心偏壮,霄汉乘槎意未忘”,运用了两个典故。中流击楫出自《晋书·祖逖传》,象征着诗人虽身处逆境,但内心仍充满壮志;霄汉乘槎则源自《博物志》,比喻诗人虽身处凡尘,但心中常怀对高远境界的向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既有现实的担当,又不失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尾联“节序已过留胜事,欢声依旧遍炎方”,总结了整个聚会的氛围,虽然节日已经过去,但留下的快乐回忆和欢声笑语依然在炎炎夏日中回荡。这不仅是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是对未来继续享受生活、创造更多美好记忆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端午节聚会时的欢乐场景,以及对生活、工作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27)

严而舒(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冬集佘齐枢丈山亭次梁无染兄韵

羡君诗思满奚囊,选句清精傲雪霜。

招隐几回歌桂树,同心今喜挹兰芳。

江干鸥鹭看朝浴,竹下棋枰坐夕阳。

幽兴每从文酒得,尚期相约过西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仲春同区几蘧大参梁公量彭一韩家篆云兄集帆园得峰字

物候春过半,良游未数从。

搴香堪腹果,养石足盘供。

促席宜长榻,移樽爱小□。

花深迷蛱蝶,沼煖动鱼龙。

笋蕨穿篱嫩,藤萝织翠重。

前山夕眺好,多在两三峰。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天门泛月赠胡鸿石年兄

宵深坐觉江声咽,点点渔灯半明灭。

天门中断碧崔嵬,迥合奔流百潆折。

蜿蜒佳气誇金陵,六代精灵恣豪杰。

山水离奇似傲人,披云灿锦如攒列。

昔有骚人字谪仙,登临不禁澜翻舌。

余友方之正复多,澹月疏风兴不竭。

景迫心花一怒开,小言大言皆叫绝。

试置一篇峰最巅,应识峨眉天半雪。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湖上望匡庐

一片湖光灵气结,九叠屏风云锦列。

绝巘削天天不高,飞流倒江江欲咽。

纵游曾忆十年时,拈花问偈恣探奇。

法堂杖锡化何去,孤鹤閒云来复之。

前溪日落扁舟暮,瞬息征帆留不住。

为爱名山送客程,沁我诗脾数回顾。

香炉缭绕紫烟堆,苍翠重重湿不开。

恍有羽人从绝顶,分明指点是蓬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