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六二弟二首(其一)

叹惜三良尽,龙钟一老存。

瓜稀悲摘蔓,豆泣惜同根。

梦句空遗恨,连床不践言。

奈何令杖者,要绖向寒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感叹三位贤良已全部离世,只剩下一位老者垂垂老矣。
看到稀疏的瓜蔓,让人悲伤地想起被摘下的瓜果;豆荚哭泣,是因为它们共享同一根茎。
梦中的言语只能空留遗憾,再也无法实现共枕长谈的愿望。
令人痛心的是,那手持拐杖的老人,竟要在寒冷的原野上身着丧服。

注释

叹惜:表示深深的哀伤和惋惜。
龙钟:形容老人年迈体衰。
存:剩下。
瓜稀:瓜藤稀疏。
悲摘蔓:因瓜少而悲伤地摘取瓜蔓。
豆泣:豆荚似乎在哭泣。
同根:指共享同一根茎。
梦句:梦中的言语。
空遗恨:徒然留下遗憾。
连床:共枕而眠。
践言:实践诺言,实现约定。
令杖者:手持拐杖的人。
要绖:丧服,指守丧期间。
寒原:寒冷的原野。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逝去时光和亲人离别之痛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深切的情感。

"叹惜三良尽,龙钟一老存" 一句,以时间的流逝来比喻亲人的不再,"三良" 指的是年轻时光,"龙钟" 则是指年迈之人。这两句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和老年孤独的哀叹。

接下来的 "瓜稀悲摘蔓,豆泣惜同根",通过瓜豆的生长状态来比喻兄弟间的情谊。"瓜稀" 和 "豆泣" 是对亲情断绝的一种隐喻,而 "摘蔓" 和 "同根" 则强调了兄弟之间不应分离。

"梦句空遗恨,连床不践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也难以忘怀逝去的亲情,即使是睡梦中的交谈,也不忍心踏入那曾经承载着对话的地方。这里的 "梦句" 是指梦中的对白,而 "连床" 则暗示了兄弟间的情感纽带。

最后两句 "奈何令杖者,要绖向寒原" 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现实中亲人的离别时的无奈和悲凉。"令杖者" 指的是年迈之人需要拄拐而行,而 "要绖向寒原" 则是说即使到了这样一个境地,也还是要去荒凉的野外寻找那已经不在的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亲情的描写,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对逝去之事物的无尽哀思。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挽开国陈寺丞二首(其二)

伯也不可作,叔兮犹典刑。

公车玉堂荐,书室鹤山铭。

久上通侯印,新营太祝厅。

衰年亲旧少,吟罢涕先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挽开国陈寺丞二首(其一)

昨御祥琴后,多传吉语通。

虚令占列宿,不料奏悲风。

华表孙从祖,生刍婿吊翁。

九原一无憾,全璧见先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挽方孚若寺丞二首(其二)

斯人讵意掩斯丘,六合茫茫不可求。

射虎山中如昨日,骑鲸海上忽千秋。

帝方欲老长沙傅,虏尚能言博望侯。

回首濑溪溪畔路,跛驴无复从公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方孚若寺丞二首(其一)

使君神隽似龙麟,行地飞空不可驯。

诗里得朋卿与我,酒边争霸世无人。

宝钗去尽中年病,珠履来疏晚节贫。

昔共诛茅听瀑处,溪云谷月亦悲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