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张肯的《朱泽民寒林平远图为徐用理作》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首句“冻云压空雪欲作”,形象地写出天空阴沉,雪花即将飘落的景象,营造出压抑而寒冷的气氛。接着,“野旷阴凝气萧索”进一步渲染了野外的空旷和冷寂。
“朔风一夜卷长林,万木离披尽摇落”描绘了大风席卷树林,树木落叶满地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季节的变迁。诗人通过“天连平远眼界宽”转向远方,视野开阔,但前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溪头流水急如泻,日夕喷瀑声潺湲”则以流水声为背景,描绘了溪流湍急,瀑布声不断,给寂静的冬日带来一丝动态之美。诗人在此处寓情于景,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受。
“我尝经行出林际,望断孤村日将暮”写诗人独自穿行在林间,遥望远处孤零零的村庄,夕阳西下,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艰辛。“野乌啼饥那忍闻,瘦马经寒缩行步”通过鸟儿的饥饿啼叫和瘦马的瑟缩步态,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凄凉。
最后两句“悄无人迹途路赊,此时宁不思还家”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人生道路漫长且艰难的感慨。他告诫人们要谨慎行事,面对这幅画作,不禁生出更多的感叹和思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内省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