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扫地》由清代诗人金锷所作,通过对比陈蕃与倪迂的扫地行为,以及与“向时”之尘的对比,展现了扫地不仅仅是清洁环境的动作,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
首句“陈蕃扫室每辞慵”,借陈蕃的故事,强调了扫地并非简单的家务劳动,而是需要勤勉和决心。陈蕃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学者,以勤奋好学著称,即使在简陋的居所中也保持整洁,体现了其高尚的品质。
次句“我爱倪迂执帚从”,提到倪迂,即倪瓒,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以山水画著称,同时也是一位文人雅士。这里将扫地与绘画相联系,暗示扫地如同创作一幅精美的画卷,需要细心与专注。
接着,“岂比向时尘拂面,顿教立地镜开容”,通过对比“向时”的灰尘满面与现在的清新明亮,强调了扫地后的环境改善,不仅让空间变得干净,也仿佛让人心境得到了净化,如同镜子一般清晰明亮。
后两句“端严研几才无俗,整理琴书不厌重”,进一步阐述了扫地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清洁,更是心灵上的洗礼。研几(研究学问的桌子)的端严无俗,意味着在清洁的同时,也注重了精神层面的提升;整理琴书(乐器和书籍),不厌其重,表明了对文化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尚逊当年清閟阁,竹梧洗到绿痕浓”,将扫地后的环境与当年的清閟阁(清静幽深的书房)相比,竹子和梧桐树经过清洗后,绿意更加浓郁,象征着环境的改善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扫地》一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赞美了扫地这一日常行为的高雅与深意,还蕴含了对个人修养、精神追求以及自然环境美化等方面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