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延庆谦山主寿像

谦德有光,慈心摄物。

等冤亲不与较量,混尘俗初无间隔。

熙熙然气融冰谷之春,汪汪乎胸吞云梦之泽。

乐羲皇世,含饴弄孙。下陈蕃榻,倒屐迎客。

眼睛头烨烨光明幢,脚跟下尘尘清泰国。

卜邻陋巷,慕孔圣人获麟作传之风规。

摵碎明珠,有郁山主骑驴过桥之标格。

诚所谓入廛垂手,我自调心。

继百世凛然,见古道之颜色。

形式:

翻译

谦逊的美德散发光芒,慈悲的心怀包容万物。
对待冤亲不加比较,混迹尘世却无隔阂。
气息和煦如春日融冰,胸怀宽广能容云梦之湖。
享受羲皇时代的快乐,含笑逗弄孙子。下榻陈蕃的榻前,热情倒履迎接客人。
目光炯炯有神,脚下踏着清净的国土。
选择简陋巷陌为邻,仰慕孔子得麒麟作传的风范。
如同郁山主人骑驴过桥,珍视每一份珍贵的才华。
确实如此,身处市井也能从容,自我调适内心。
延续百世的敬畏,见证古道的精神风貌。

注释

谦德:谦虚的品德。
摄物:包容万物。
较量:比较、计较。
间隔:隔阂、距离。
熙熙然:和煦的样子。
含饴:含笑。
陈蕃榻:指贤士的住所。
烨烨:明亮的样子。
卜邻:选择邻居。
郁山主:虚构的人物,象征高雅之人。
调心:调整心态。
凛然:敬畏的样子。
颜色:精神实质、风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绍昙为赞颂延庆谦山主的寿像而作,充满了对谦山主高尚品德的赞美。诗人首先称赞谦山主的谦逊美德如同光芒四射,他的慈爱之心包容万物,不分亲疏,不计世俗之隔阂。他的仁慈如同春天温暖的阳光,胸怀宽广如云梦大泽。

接着,诗人描绘了谦山主的快乐生活,享受着和平盛世,陪伴孙子,热情款待宾客,眼睛明亮如幢,脚下清净如泰。他选择简朴的生活,效仿孔子在陋巷中仍保持高尚风范,以及郁山主骑驴过桥的淡泊名利之志。谦山主的行为举止,让人心生敬仰,仿佛在市井之中也能轻易调整内心,坚守古道。

最后,诗人总结说谦山主的品格使他在世间显得威严又亲切,是百世以来难得的道德典范,展现出古代君子的风采。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深意,是对谦山主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赞国清灵叟和尚真入北□祖师会

貌古神清,气融性漫。

用无准麻皮头,瞎临济正法眼。

瘗焦山鹤,不假蓬尘。缚丰干虎,只消钱贯。

八怪七乔,十马九乱。

趁入群牛队里行,一年一度教人看。

形式:

对月了残经赞

五教三乘,之绕葛藤。一言道尽,玉兔东升。

形式: 押[蒸]韵

团栾说无上话图赞

夙世冤憎,聚头合脑。面面相看,说个甚么。

低声切莫使人知,竹石无情须笑倒。

形式:

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图赞

万法本空,与谁为侣。道得十成,难为共语。

饶伊一口吸西江,也是芭蕉深夜雨。

形式: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