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川园诗(其一)

虽有千尺水,不洗三丈尘。

我有洗尘诀,寂坐掩园门。

门中何所有,物物皆乾坤。

心中何所事,默默见形神。

昨夜有客至,举头檐月新。

清风亦俱来,邈然与古邻。

安知古何似,且作园中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园中景象,诗人以洗尘为题,借物喻理,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纯净的精神境界。

首句“虽有千尺水,不洗三丈尘”,以水之高与尘之厚形成对比,暗示了外界环境的污浊与内心的纯净难以直接通过外在事物得到净化,引出下文对内心自净之道的探索。

“我有洗尘诀,寂坐掩园门”一句,点明了诗人寻求内心清净的方法——寂坐,即静心冥想,通过闭门独处,排除外界干扰,达到心灵的净化。

“门中何所有,物物皆乾坤;心中何所事,默默见形神”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广阔与纯净。诗人认为,即使在小小的园门之内,万物都蕴含着宇宙的奥秘;而在心中,无需多言,静默之中就能见到自己的精神实质。

“昨夜有客至,举头檐月新”描绘了一幅月夜访友的画面,月新暗示了新的开始或变化,预示着心灵的觉醒或转变。

“清风亦俱来,邈然与古邻”则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自然、与历史深处的智慧相连接的愿望,清风不仅带来了凉爽,也带来了深远的思考和启示。

最后,“安知古何似,且作园中人”一句,诗人以问句结束,既是对古人的敬仰,也是对自己当下生活的肯定。他选择成为园中之人,意味着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亲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自然、历史的敬畏之情,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

收录诗词(8)

顾建元(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蔡斯篁

一片青山倚剑天,往时曾此梦凌烟。

白头似雪休看镜,明月如弓又上弦。

虎项班超飞食肉,雁书苏武卧吞膻。

闻君梅里成归计,为我前滩唤钓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鄂刚烈公

将相家风济代才,鄂公秉节旧登台。

他年士庶悲羊祜,今日朝廷忆郭隗。

瀚海阴风新鬼哭,沙场碧血异花开。

昭忠祠庙英灵聚,为报高堂辫发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鹤

碧落茫茫路本宽,稻粱虽好岂怀安。

逡巡池馆梳翎意,浩荡云霄侧眼看。

警露无声常阒寂,附书有约肯盘桓。

怪他斥鴳枪枋上,翻笑飞鸣九万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石门柬杨东表

恨不携君续旧游,为君先路觅丹邱。

未知门待何时启,须信仙非有意求。

触石层云疑太古,薄人岚气总深秋。

炎肠热症能消骨,一剂清凉到此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