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欧阳德为友人胡九峰改任太常少卿北上时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首联“丹枫江上路,送尔倍沈吟”,描绘了送别场景,红枫映照下的江边小路,诗人与友人在离别的路上徘徊,心中满是不舍与沉思。这里的“丹枫”不仅渲染了秋日的氛围,也象征着离别的哀愁。
颔联“南北如相避,谁从话此心”,表达了对友人北上的不舍之情。南北两地相隔,如同彼此避让,难以言表的心绪只能默默承载。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地理的距离比作心灵的隔阂,凸显了离别之痛。
颈联“渐鸿遵月渚,倦鸟怯云岑”,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鸿雁遵循月光指引,飞向远方,倦鸟因云雾而畏惧,不愿飞翔。这两句以动衬静,以自然界的生物行为来隐喻友人旅途的孤独与不安,以及诗人内心的忧虑。
尾联“孤负溪山约,临风抚素琴”,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约定未能实现,只能在风中弹奏素琴以寄托思念之情。这里“溪山约”暗指二人曾有的相聚时光和美好约定,如今却因分别而无法兑现,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情感,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未知的担忧。语言含蓄而深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欧阳德作为明代文人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