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十二岁自省》由明代诗人欧阳建所作,通过对比圣贤与狂妄之人的道路,表达了对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的深刻思考。
首句“自古圣狂两路歧”,开篇即点出圣人与狂妄者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暗示了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接着,“算来原是错毫釐”一句,强调了细微之处的差别往往决定了最终的走向,引人深思。
“群居博奕有谁省,终日遨游祇自痴”两句,以群居时的博弈和整天游玩为例,指出这些看似寻常的行为实际上可能让人迷失方向,陷入无意义的消遣之中。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孔孟曾颜皆可法,关闽濂洛总当期”则转向正面,列举了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曾参以及理学的几个重要流派,表明了学习圣贤之道、追求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也是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倡导。
最后,“如今身入宫墙里,尽改前愆与往非”表达了诗人进入儒家教育体系后,决心改正过去的错误,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这一转变体现了个人成长的过程,也反映了儒家教育对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既展现了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尊重,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省和对道德提升的追求,具有较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