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春水

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馀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嫩草方抽玉茵,媚柳轻窣黄金蕊。莺啭上林,鱼游春水。 

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形式: 词牌: 鱼游春水

翻译

秦楼耸立在这寒冷的东风中,燕子从南方归来还在寻找去年的巢穴。春天来了,剩下的寒意却久久不愿离开,风还是一样的尖厉,红色的太阳懒懒的照耀着衣服,丝毫感受不到暖意。户外的嫩草,刚刚抽出白色的小芽儿,妩媚的柳树也突然生出了金色的蕊。空中的黄莺在林中欢唱,游鱼也畅游在这春水之中。
唱着歌,寂寞的倚遍了秦楼的阑干,看桃李又换了一番新花新叶。佳人应该责怪迟迟未归的意中人,涂了脂粉的脸上流下了眼泪。意中人离开之后,就渺无音讯,看这清澈的水中,也没有一对恩爱的锦鲤。但是,即使男方相隔云山万重,佳人的心还是神驰千里之外,萦绕在他的身边。

注释

旧垒:去年的巢穴。
馀寒:剩下的寒意。
峭:尖厉。
罗绮:衣服。
玉茵:刚出的小芽儿。
媚柳:柔媚的柳条。
窣:突然钻出来。
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鱼游春水:游鱼也畅游在这春水之中。
新桃李:新花嫩叶。
梅妆:脂粉。
双鲤:谓书札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一丝离愁。开篇“秦楼东风里,燕子还来寻旧垒”写出了燕子的归巢之情,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念。“馀寒犹峭,红日薄侵罗绮”则描绘了春日温暖而不烈的阳光,以及初春时节微弱的寒意。

接着,“嫩草方抽碧玉茵,媚柳轻窣黄金缕”生动地勾勒出新绿初生的嫩草和柔美的垂柳。这里“碧玉茵”和“黄金缕”的比喻,既形容了草木的颜色,也暗示了一种高贵和珍稀。“莺转上林,鱼游春水”则是对鸟语花香、鱼跃水面的生动描写。

中间,“几曲阑干遍倚, 又是一番新桃李”表现了诗人徘徊于园林之间,对鲜艳的春色有着无限的喜爱与留恋。这里“几曲阑干”的重复游走,不仅是对美景的欣赏,也透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后半部分,“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则突然转入一段情感的低沉。诗中的“佳人”因为久未归来而被赋予了一份期待中的愤懑和哀怨,而“梅妆泪洗”的形象,则是对这份离愁的最好写照。

末尾,“凤箫声绝沈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中,“凤箫”与“孤雁”的结合,不仅是音响效果上的渲染,也增添了一种寂寞之情。而“望断清波无双鲤”的景象,则深化了这种离愁的主题,水中的鱼儿仿佛也成了诗人心中孤独与无伴的隐喻。

整首诗最后,“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则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这里“云山万重”的壮丽景象,与“寸心千里”的深沉情怀形成鲜明对比,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难以忘怀的心情,也揭示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渺茫。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既有生机又带离愁的情感复杂性,是一首将美景与人情交织在一起的佳作。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寿友人六月初七

六月炎天收火伞,南薰洗尽烦蒸。

尧蓂七荚又争青。问知陈仲举,元是此时生。

别驾功名清暇日,题兴尚带屏星。

黑头非晚到公卿。且倾浮蚁酒,来听祝龟龄。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十一月十三

要问南枝消息早,一阳恰喜方回。

望前二日验云台。祥光呈五色,瑞彩上三台。

生机一脉何尝息,正看用世真才。

调羹手段此胚胎。文明观盛会,直待六阳来。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

乐奏箫韶花烛夜,风流玉女才郎。

同心结上桂枝香。如鸾如凤友,永效两双双。

莫把画堂深处负,笙歌引入兰房。

满斟玉斝醉何妨。南山堪作誓,福禄应天长。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寿判府七月十四

长记秋来多好处,清凉遍满人间。

天教收拾孕真贤。何时初度日,明日是中元。

喜与莱公同盛旦,官居鼎鼐相传。

未应此地借蕃宣。来年开宴处,人在凤池边。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