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士赞

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

拍版与门槌,毕竟是何物。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问答形式展开,充满了禅宗的玄妙与深意。诗人通过“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这一开篇,巧妙地引入了对“弥勒”这一概念的探讨,弥勒在佛教中通常指的是未来佛,代表着慈悲与救赎。然而,诗人却提出疑问:“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似乎在质疑弥勒的存在性,引人深思。

接下来,“拍版与门槌,毕竟是何物”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拍版与门槌,都是禅宗修行中常用的工具,象征着佛法的实践与领悟。诗人在这里询问这些看似寻常之物的本质,实际上是在探讨佛法乃至世间万物的本质与真谛。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与反问,引导读者去思考宇宙、生命、佛法乃至存在的本质问题,体现了禅宗追求直觉、悟道的精神。它不仅仅是对特定宗教概念的探讨,更是一种对人生、宇宙终极意义的哲学追问,展现了宋朝禅宗思想的深刻与广博。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五祖演和尚赞二首(其二)

说大脱空,荷担佛祖。七八圆全,不成三五。

村歌社舞可怜生,引得儿孙弄泥土。

形式: 押[麌]韵

法宏禅人求赞

不曾动著舌头,葛藤已遍天下。

等闲一击虚空,随手便成缝罅。

法宏貌得吾真,仿佛镇州普化。

我今写赞上头,要作丛林佳话。

形式:

偈颂十四首(其二)

开人眼,闭人眼。一手推,一手挽。

不是三要三玄,亦作四种料拣。

毕竟是个甚么,云峰辊毬,睦州担板。

形式: 偈颂

颂古六首(其三)

即心即佛莫妄求,非心非佛休别讨。

红炉燄上雪花飞,一点清凉除热恼。

形式: 偈颂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