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林所作的《和钱参政示子诗韵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盛世却未能有所作为的感慨,以及对家族传承美德、子孙后代能继承发扬光大的期许。
首句“生长逢昭代”,点明了诗人出生在繁荣的时代背景之下,暗示了他对时代给予的机会与期望。接着,“羁栖愧此身”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充分利用这个时代的机遇,实现个人价值的自责与愧疚之情。
“有官居牧伯,无德报君亲”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他意识到虽然自己可能担任了一定的官职,但并未以实际行动回报国家与亲人,表达了对自身道德修养不足的反省。
“积善由先世,传芳属后人”则转向对家族传统的重视与传承。诗人认为,家族的美德与荣耀并非偶然得来,而是源自先辈的积累与传承,寄希望于子孙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些优良品质。
最后,“家藏书万卷,子孙未为贫”一句,既是对家族文化财富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子孙能够凭借知识与智慧,避免贫困生活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也有对家族传承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与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