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岳阳楼晚眺》由明代诗人黎贞所作,描绘了一幅岳阳楼傍晚时分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斜著乌纱袖半笼”,以“斜著”二字描绘出诗人倚靠在岳阳楼上,袖子轻轻遮挡着视线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接着,“江楼闲倚夕阳中”进一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夕阳西下,江楼之上,诗人独自静观,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
“翠浮鳌背山翻浪,柔拂金丝柳舞风”两句,通过“翠”、“翻浪”、“柔”、“金丝柳”等词语,将山峦、江水、柳树等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通过“浮”、“拂”等动词,赋予了这些景物动态感,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回雁峰高云路杳,吹箫人去凤台空”两句,运用了“回雁峰”、“云路”、“吹箫人”、“凤台”等典故,不仅增添了诗的文学色彩,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回雁峰象征着回归与重逢,云路则隐喻着遥远与不可知,吹箫人与凤台的典故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最后,“衡阳回首天空阔,万里寒烟过断鸿”两句,诗人回首衡阳,感叹天空之广阔,万里寒烟中飞过的孤雁,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孤独与漂泊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