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廉为悼念友人庄定山所作,以“挽庄定山用见素韵”为题。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
首句“东头曩日侍先皇”,描绘了庄定山昔日侍奉先皇的情景,暗示其曾有过显赫的官职和辉煌的历史背景。接着“犹记鳌山第一章”,通过回忆庄定山在鳌山上吟诵的第一章诗,进一步展现其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
“独酌久应收燮理,素丝新岂恋羔羊。”这两句表达了庄定山在独处时的深思熟虑,以及他不为世俗所动,坚守高洁品质的决心。这里运用了“素丝”和“羔羊”的典故,象征着庄定山的清白和对名利的淡泊。
“不妨野寺参南老,肯使终身作务光。”这两句写庄定山在晚年选择隐居于野寺,与高僧南老交流,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提升,不愿一生劳碌,体现了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最后,“草阁天峰人已去,依然篱菊自寒香。”这两句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庄定山离去后,草阁与天峰依旧,而篱边的菊花却独自散发着寒冷中的香气,寓意庄定山虽已离世,但他的精神与品格如同这菊花一般,永远散发着高洁的芳香,令人怀念与敬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庄定山生前事迹及性格特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悼念和对其高尚人格的由衷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