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夕汲虎丘第三泉煮茶坐松下清啜

夜扣僧房觅涧腴,山童道我吝村沽。

未传卢氏煎茶法,先执苏公调水符。

石鼎沸风怜碧绉,磁瓯盛月看金铺。

细吟满啜长松下,若使无诗味亦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明代沈周的诗《月夕汲虎丘第三泉煮茶坐松下清啜》描绘了夜晚诗人独自在僧房附近寻找山涧中的优质泉水,准备用以烹茶。他被山童告知泉水来自吝村沽,暗示水质珍贵。诗人没有使用卢氏的煎茶秘法,而是效仿苏东坡调水的方式,体现了对传统茶艺的尊重。

煮茶时,石鼎中泉水翻滚,如同碧绿的绸缎在风中舞动,而瓷碗中映照着月光,仿佛镶嵌着金色的图案。诗人独自在松树下细细品味茶香,享受这份宁静与雅致。他深感如果没有诗歌相伴,即使再好的茶也显得索然无味,足见诗与茶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茶艺的热爱以及对诗意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墨客的闲适与雅趣。

收录诗词(1057)

沈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字:启南
  • 号:石田
  •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27~1509

相关古诗词

和马抑之大小干山歌韵

大干山,小干山,宛如两玉浮湖间。

却疑子产不受弃于水,古人高谊今者行何难。

山亦有何欲,谁与名之干。

有干于世则有欲,涧愧林惭当厚颜。

君不见寝丘之后有妒谷,避恶之人居亦弃。

又不见广州之间有贪泉,好廉之人饮所忌。

我为别立名,寄示双嶙峋。

大名大玉小小玉,洗尔惭愧开精神。

老夫十年枵腹水没稻,朝惟咽日莫飧霞与云。

平生饿死事极小,俛眉承睫何为人。

形式: 古风

莫釐登高卷

洞庭雨山浮具区,金庭玉柱仙所都。

翰林王君列仙儒,住隔万顷玻璃湖。

洪涛巨浪相吞屠,我欲从之老命虞。

海东文侯眼孔大,视之不与坳堂殊。

眼中之人不可呼,翩然往就乔之凫。

文侯文侯实尹吴,所治百里山水俱。

山灵河伯受约束,疑为后拥仍前驱。

高登莫釐尽奇观,云古未始今当无。

白波青嶂坐可挹,红妆细马来敢污。

两人傲睨万象表,但恐笑语天人狙。

挥毫抚景间杯酌,作文竞与山描摹。

湖山洵美我未识,翻意斯文相厚诬。

缘文作画强鄙夫,正如擿埴求其途。

茫茫意会复有咏,长安西笑何其迂。

有生不游山亦诮,手搔白发吁嗟乎。

形式: 古风

寄题金山

金山名天下,名大山则小。

我在童丱时,其名已自晓。

愿登盖有待,待待首空皓。

屡扣土著人,挂漏粗可道。

所亘百亩石,江心泊浮岛。

山中无空处,皆以殿阁绕。

及参能赋者,语莫尽其巧。

我托耳为登,聊且厌怅懊。

譬如山堕梦,其境皆梦造。

梦觉费追随,所得未了了。

有路县不远,有身无大扰。

从地借健步,从天借不老。

便须游一年,写此平生抱。

形式: 古风

病中怀西山

兀兀安衰疾,重帘竹下房。

日因忙者短,夜为老人长。荐粥脩蔬品,抄书?药方。

西山行乐地,螯酒付谁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