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伏承泽深佥判学士贤友以正生朝宠贶佳篇辄次元韵(其三)

清献重逢在永阳,方知此道浸明昌。

非聪何以闻天籁,有畀终须辨国香。

不贰见知忠肃瓘,逸民晚遇太师光。

圣贤出处宁无意,舍则深藏用束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永阳再次与清献相逢,此刻我才明白这条道路逐渐光明昌盛。
若非聪明,怎能聆听天籁之音?若无赋予,怎会分辨国家的芬芳。
不偏私的人才能得到公正的认可,像忠诚的肃瓘,隐士晚年的际遇如同太师的光辉。
圣贤的出世入世难道没有深意?退隐时就深深藏匿,待时机成熟再展现才华。

注释

清献:指某位名叫清献的人物。
浸:逐渐。
明昌:光明昌盛。
聪:聪明。
天籁:自然的声音,比喻高雅的音乐或美好的事物。
畀:给予。
不贰:不偏私,公正无私。
忠肃瓘:代指忠诚且公正的人物。
逸民:隐居的贤人。
太师光:太师的光辉,比喻显赫的地位或声誉。
出处:出世入世,指圣贤的活动和选择。
宁:难道。
束装:收拾行装,准备行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度正所作,题为《正伏承泽深佥判学士贤友以正生朝宠贶佳篇辄次元韵(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清献在永阳重逢的喜悦,以及对友情和学问的深刻理解。诗人强调了聆听天籁(高雅的言论或自然之声)的重要性,以及分辨人才品德的能力。他赞扬朋友忠诚且才德出众,即使在晚年也能得到如太师般的尊崇。诗人认为,无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士,他们的出仕或退隐都有其深意,选择隐退时则会深藏不露,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展现才华。整首诗体现了对友谊、学术和人生道路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53)

度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正伏承泽深佥判学士贤友以正生朝宠贶佳篇辄次元韵(其四)

自洛而闽幸有传,更相私淑百馀年。

面言犹及金为口,手墨何妨锦作笺。

在昔见闻迷卓约,至今钻仰叹高坚。

分明太极图中意,更续源源付后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正伏承泽深佥判学士贤友以正生朝宠贶佳篇辄次元韵(其二)

特立谁能为道谋,千钧岂可委庸流。

正涂壅底如丛棘,此意萧条若缀旒。

指掌人归容景慕,传心书在正研求。

恭惟天道何由谬,服力田畴自有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合州新赵使君阻雨

时髦济济盛经纶,自愧空疏忝字民。

槐下日光忧杲杲,麦秋雨势厌频频。

化工付物难占命,精意回天亦在人。

闭閤焚香惟静坐,一回思念一眉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至喜亭诗

扁舟三峡备艰难,幸脱风波魄未安。

山已陵夷成㟝嵝,水无约束渐瀰漫。

半天堤柳垂春暖,满地江梅怯岁寒。

坎坷一生何所用,它年湖海一渔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