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落洲

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

浦屿渔人火,蒹葭凫雁声。

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

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九江的寒冷秋夜,微风吹起,北风渐起。
江边渔船上点起了灯火,芦苇丛中传来野鸭和大雁的鸣叫声。
乌云遮蔽了远处的山岭和房屋,隐约可闻鼓声,那是湓城的方向。
我遥想远方的兄弟,他曾就是沿着这条路走过。

注释

九江:长江边上的九江,古地名。
寒露夕:秋季的寒露之夜。
微浪:轻轻的波浪。
北风:从北方吹来的风。
浦屿:江边的小岛。
渔人火:渔夫点燃的灯火。
蒹葭:芦苇。
凫雁声:野鸭和大雁的叫声。
颓云:低垂的乌云。
晦庐岳:遮蔽山峰的暗淡云层。
微鼓:隐约的鼓声。
湓城:古代城市,位于江西九江附近。
忆:回忆。
天边弟:远方的兄弟。
此路:这条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的江景图。开篇“九江寒露夕,微浪北风生”写出了初冬时节,九江一带的清冷气息与轻轻涌动的波澜和吹拂而来的北风,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末氛围。

接着“浦屿渔人火,蒹葭凫雁声”则描绘了岸边渔人点燃的篝火,以及芦苇丛中的野鸭或是大雁叫声,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腻的观察。

第三句“颓云晦庐岳,微鼓辨湓城”中,“颓云晦庐岳”写出了天色阴沉,山峦被云雾笼罩,而“微鼓辨湓城”则透露出远处城堡的轮廓和轻微的战鼓声,增添了一丝紧张感。

最后两句“远忆天边弟,曾从此路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以及他们曾经一起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记忆。这里流露出一股淡淡的乡愁和对亲情的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留别马使君

俱来海上叹烟波,君佩银鱼我触罗。

蜀国才微甘放荡,专城年少岂蹉跎。

应怜旅梦千重思,共怆离心一曲歌。

唯有管弦知客意,分明吹出感恩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秣陵怀古

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皇名在故台空。

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

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

书閤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应怜一别瀛洲侣,万里单飞云外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辱绵州于中丞书信

一缄垂露到云林,中有孙阳念骥心。

万木自凋山不动,百川皆旱海长深。

风标想见瑶台鹤,诗韵如闻渌水琴。

他日纵陪池上酌,已应难到暝猿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