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汪元量所作,名为《酬方塘赵待制见赠》。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生活困顿和怀才不遇之情的诗句。
"久谓儒冠误,穷愁方弃书。" 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从事儒家学问感到迷惘和失望,因为这种学问并未带给他期望中的生活改善,只是增加了他的贫困之忧,因此他才“弃书”不再沉溺于此。
"十年心不展,万里意何如。"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未来所持的无奈态度。他感慨自己十年的努力并未换来心灵的释放,而对于远方(“万里”)的情形,他也只能是充满疑惑。
"司马归无屋,冯驩出有车。" 这两句通过司马相如和冯谼两个历史人物的事例,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公和无奈。司马相如因贫穷而没有房子,而冯谼却因为富贵而拥有豪华的车马。
"吾曹犹未化,烂醉且穹庐。"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逃避心态。他认为自己仍然保持着自我(“吾曹犹未化”),并且在这种困境中选择了饮酒以忘忧(“烂醉”),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无奈接受(“穹庐”)。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中的挣扎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