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洞背

神龙穿石飞,洞壑昼常晦。

人乃捷于龙,盘旋出龙背。

摄衣入重云,势与风雨会。

危崖千万状,不知始何代。

突兀浮图高,纵横屏障大。

鳞鬣树千章,泉流吐飞沫。

下注不测溪,沉沉气冥昧。

倘燃牛渚犀,百灵宛然在。

羌山多灵奇,策名此为最。

何必御风行,旷然天地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方象瑛的《龙洞背》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自然景象。首句“神龙穿石飞”以龙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洞穴的奇特,仿佛神龙破石而出,洞中光线昏暗,如同白日也变得晦涩。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人乃捷于龙,盘旋出龙背”,暗示了人类探索的勇气和智慧,他们能够攀越险峻,走出龙背,进入云雾缭绕的深处。

诗中“摄衣入重云,势与风雨会”描绘了洞内环境的险峻与变幻莫测,仿佛与自然之力交融。接下来的“危崖千万状,不知始何代”强调了洞穴历史的悠久和地质构造的复杂。诗人又以“突兀浮图高,纵横屏障大”形容洞内的石笋、钟乳石犹如浮屠和屏障,壮观而奇幻。

“鳞鬣树千章,泉流吐飞沫”进一步描绘了洞中的奇特景观,如树木般生长的石柱和飞溅的泉水,增添了神秘色彩。而“下注不测溪,沉沉气冥昧”则暗示了深不可测的溪流和阴暗的氛围。

最后,“倘燃牛渚犀,百灵宛然在”表达了诗人对洞中神秘力量的敬畏,想象点燃犀牛角照明时,诸神似乎依然存在。诗人感慨“羌山多灵奇,策名此为最”,认为这个龙洞是羌山中最神奇的地方。他甚至认为无需御风飞行,也能在此感受到天地间的广阔与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龙洞的奇异景象,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探索未知的向往。

收录诗词(5)

方象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盘关

鸡头关前七盘岭,蚓曲蛇蟠才见顶。

氐中又复度七盘,诘屈纡回势相引。

层崖邃谷路转通,拾级忽见云霞空。

却怪顶触前人趾,不知举膝当心胸。

宁心息魄诧奇绝,万里山川风气别。

一关中断陇蜀分,羌笛渝歌乍相接。

遥望川巴万点明,白云紫雾还纵横。

鳞鳞仿佛峨眉雪,不知何处锦官城。

北望京华南望越,怀人两地情偏切。

今朝身入大荒西,凉风古驿中秋月。

形式: 古风

送宋稚恭省觐归淮南

秋风塞外来,吹我燕山树。

草色青以苍,中有还乡路。

昨岁京洛尘,与君始相遇。

抗怀见古人,论文表情愫。

行世互箴规,常恐多谬误。

脂车感明发,告别一何遽。

君有垂白亲,倚闾愁日暮。

人生天地间,孝友非细故。

挽绥即送行,欲去屡回顾。

去去感人情,壮年乃孺慕。

形式: 古风

自栗子关十里至回龙阁遇雨作

谷口自诘曲,关势何隆嵷。

十步九回折,磴道连苍穹。

杂树涧忽满,幽樛青濛濛。

数折至绝顶,开阖无始终。

下见沅江水,沿洄循谷中。

鸟道挂一线,下上如蚕丛。

舆人声号呼,侧足临蛟宫。

十里见杰阁,回龙盘虚空。

秋色昨夜至,飒沓来长风。

关门飞急雨,溅沫悬玉虹。

咫尺路已绝,豁达山岩通。

歇马投古驿,解衣闻秋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与齐贞吉家德公伯含卧衡饮祖家园水亭以心远地自偏为韵

京洛多缁尘,一水忽无地。

云构俯澄澜,助我濠濮意。

微风散沦漪,修鳞跃荷芰。

安得木兰舟,陶然成独醉。

倚槛望西山,夕阳落空翠。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