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栗道夫下第归上党

早岁名成庾信流,春风走马向燕州。

壮心对酒惟长剑,华发论文一敝裘。

落日寒生杨柳陌,乱云晴绕凤凰楼。

圣朝何事淹才子,归卧青山复几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送栗道夫下第归上党》。诗中描绘了朋友栗道夫在科举失利后,返回故乡上党的情景。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落榜归乡的同情与理解,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才华未被重用的感慨。

首联“早岁名成庾信流,春风走马向燕州。”以庾信的典故,暗示栗道夫年轻时曾有过辉煌的名声,如同庾信般才华横溢。然而,春风得意之时,却不得不面对科场失意,只能像古人一样,骑马远行,前往燕州,暗含着对栗道夫落榜归乡的无奈与伤感。

颔联“壮心对酒惟长剑,华发论文一敝裘。”进一步描绘了栗道夫归乡途中的心境。他虽怀壮志,但面对酒宴,只能以长剑自慰;岁月流逝,华发已生,唯有破旧的裘衣陪伴左右,形象地表现了他内心的落寞与沧桑。

颈联“落日寒生杨柳陌,乱云晴绕凤凰楼。”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不失希望的氛围。落日余晖映照在杨柳依依的小路上,寒意渐生,而远处的凤凰楼在晴朗的天空下,被乱云环绕,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与变化。

尾联“圣朝何事淹才子,归卧青山复几秋。”表达了诗人对栗道夫才华未展的惋惜之情。在圣明的时代,为何会埋没如此多的才子?诗人希望栗道夫能够回到故乡,隐居山林,度过几秋时光,寄寓了对友人未来能重新找到自我价值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栗道夫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送许克之下第归历城

独马迟迟春尚寒,晓冲疏雨出长安。

白云又伴山中卧,芳草谁同湖上看。

不负才名须狗监,岂容生事老渔竿。

壮游共拟磨崖赋,海岱秋高木叶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鸟鼠山人胡世甫西归

愁中忽过蓟门春,归骑萧条复向秦。

白首全生逢圣主,青山何意见骚人。

陇云朝度乡关近,渭水晴分草树新。

自是扬雄多著述,百年宁负旧纶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陈潮州

不见元龙重倚楼,遥看天畔碧云流。

东方紫马嘶何处,南服苍生系此忧。

海气郁蒸长似夏,蛮烟苍莽独宜秋。

凤凰山下相思树,攀折还能寄旧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又得寒字

出郭乘时父老欢,频年稼穑问艰难。

边烽自不虚龙剑,客礼谁能重鹖冠。

地合千松山更秀,天垂片雨日多寒。

秋来逸兴今朝醉,老去新诗异代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