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双溪阁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廖刚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
首联“倚天华栋俯长洲,渺渺双溪一槛秋”,开篇即展现出双溪阁的雄伟气势与所处环境的辽阔。倚天的华美建筑俯瞰着广阔的洲地,双溪在秋日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悠远深邃。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遥远的秋天之中。
颔联“匹马问津迷去客,乱帆分港竞归舟”,进一步描绘了双溪阁周边的繁忙景象。一位孤独的旅人骑着马询问渡口,寻找归途;而远处的港口,船只如织,竞相归航。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也展现了归家的急切与喜悦,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颈联“花飘两洞红交浪,影落三山翠合流”,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观。两洞间的花朵随风飘散,与波浪交织成一片红色的海洋;三山的绿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流中,与翠绿的山色融为一体。这一联以色彩和动态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之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慰藉。
尾联“清夜鸣榔何处曲,冷光平泛玉帘钩”,收束全诗,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夜晚。远处传来阵阵敲击木板的声音,那是渔夫们结束一天劳作后的休息曲调;而月光洒在平静的水面上,如同悬挂着的玉帘,冷冽而明亮。这一联以声与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引人遐想,令人沉醉。
整首诗通过对双溪阁及其周围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悟。廖刚以清新雅致的语言,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