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华赵宰二首(其二)

六龙潜处起宗英,来作金华有脚春。

人被抚摩称是佛,事归听断果如神。

忍看凫舄双飞去,趁得葭灰一点新。

近世柏台冠豸者,多求作邑有声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六龙潜伏之处诞生了杰出人物,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活力。
人们被他们的仁慈抚摸,称赞他们是佛陀,他们的决定如同神明般公正。
难以忍受看到他们像野鸭般离去,只留下葭灰的新鲜象征希望。
近代的清廉官员,头戴獬豸冠,大多渴望成为名声在外的地方官。

注释

宗英:杰出的人物。
金华:比喻杰出人物的光芒。
凫舄:野鸭般的步伐,比喻官员离去。
葭灰:芦苇灰,古人占卜时用,象征新的开始。
柏台:古代官署名,指御史台。
豸者:古代獬豸冠的佩戴者,象征公正的官员。
邑:县或城市,指地方行政区域。
声人:有名望的人。

鉴赏

此诗语言精巧,意境深远,是宋代文学家王柏的作品。开篇“六龙潜处起宗英”以宏伟的笔触描绘出金华山脉的壮丽景象,“来作金华有脚春”则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间之事联系起来,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和赞赏。

中间两句“人被抚摩称是佛,事归听断果如神”写出了赵宰在官场上的高超智慧和判断力,如同佛一般的洞察力和神一样的决断能力。这些比喻极富想象力,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之情。

“忍看凫舄双飞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赵宰离别时的不舍,以及对其未来美好前程的祝愿。而“趁得葭灰一点新”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旧事物变迁新的期待与欣赏。

末尾两句“近世柏台冠豸者,多求作邑有声人”表明了诗人对当代文人学士的期望,他们应该如赵宰一样,在政治、文化等领域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影响力的人物。这里的“柏台”是指古代的高台,常用来比喻有才华和地位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事变迁的描写,以及对友人的赞美与期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理想。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送金华赵宰二首(其一)

弦歌声里一瓢安,士友催诗送长官。

律己十分无可议,爱民一念未尝寒。

更知耐事如公少,留取清名作样看。

百姓越疆归令问,恩流职外此尤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耐翁住天柱延恩

换却钳锤过赤城,先声知已沸腾腾。

当机棒喝须端的,护法神通莫尽凭。

脚底涌泉同莹洁,脊梁天柱共崚嶒。

果符鼓棹沧溟句,海角元来欠一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送赵书记二首(其二)

只将精识作生涯,评古论今吐粲花。

玉洁冰清官自大,云飞川泳吏无哗。

伟人落落难重见,馀子纷纷未足誇。

老我不能歌颂语,杯中须减饭须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赵书记二首(其一)

相逢虽晚意无加,满腹经纶肯浪誇。

雅兴屡陪郊外乐,清谭不尚酒边哗。

忍于柳驿攀金缕,记取梅坡嚼玉花。

木落山空平野阔,浩然别思满天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