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铜漏夜初涩,冰壶韵转清。
月澄天汉影,风落禁钟声。
病里疏身计,天涯得友生。
后期无定所,江海共含情。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高比部伯宗宅邸聚会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风声以及聚会氛围的清雅与深沉。
首联“铜漏夜初涩,冰壶韵转清”以“铜漏”和“冰壶”为意象,分别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聚会环境的清冷,暗示聚会开始时的寂静与庄严。“涩”字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缓慢流动的感觉,“转清”则表现了聚会中音乐或交谈带来的清新氛围逐渐弥漫。
颔联“月澄天汉影,风落禁钟声”进一步渲染了聚会的背景。月光如水,清澈明亮,映照出银河的倒影,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风落禁钟声”则以自然界的微风吹动,使得远处寺庙的钟声轻轻传来,增添了宁静与神秘的色彩。
颈联“病里疏身计,天涯得友生”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病痛之中,但因聚会而感到身心的慰藉,结识了远方的朋友,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和宽慰。
尾联“后期无定所,江海共含情”则将情感升华至更广阔的天地。聚会虽有结束之时,但友情如同江海般深邃,无论未来身在何处,这份情谊都将伴随左右,永不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的雅致情趣和深厚友谊,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面对疾病时的坚韧与乐观。
不详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夜过成都客,风流羡长卿。
壶觞移烛影,山水入琴声。
庭敞风初断,天寒月更明。
他时轩冕会,应记薜萝情。
人怜燕市别,才羡洛阳奇。
春色迎骖动,民情到郡知。
天低姑射岭,云抱帝尧祠。
几为看汾水,东流寄所思。
相忆江湖远,相逢京国初。
羽觞春欲动,宫漏夜何如。
客久惭怀刺,年衰可著书。
君仍金马诏,吾竟白云居。
阳城复南去,岁晚上吴船。
寒尽秣陵雪,春浮扬子天。
一官心自远,六代赋同传。
何异碧山下,萧条著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