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过筼筜谷,钩衣石角斜。
儗寻龙作杖,拾得上天槎。
此诗出自元代诗人虞集的《题柯敬仲杂画十首》系列中的第四首。虞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偶然的山行经历,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昔过筼筜谷,钩衣石角斜。” 开篇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次往昔的山行,筼筜谷中,诗人行进间不慎被石角勾住衣裳,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旅途的趣味性,也暗示了自然界的野性和不可预测性。
“儗寻龙作杖,拾得上天槎。” 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的探索与想象。他仿佛在寻找传说中的龙作为行走的杖,又意外地拾得了一根可以上天的木头。这样的设定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既是对自然奇观的向往,也是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短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敬畏,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虞集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将一次寻常的山行描绘得富有诗意,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审美情趣。
不详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黄金千琐甲,雕玉六帘钩。
雨送鸳鸯梦,烟笼翡翠愁。
娟娟生玉润,楚楚作金声。
羽扇迎风定,羊车过月明。
峡口春云重,江南夜雨多。
水深桃叶渡,风急《竹枝歌》。
平陆苍龙起,近山生远烟。
前村三万顷,明日水平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