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描绘李适之这位历史人物的命运起伏,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政治的纠葛。首句“矿金言率遇参商”以比喻的手法,将李适之的言论比作矿石中的黄金,虽珍贵却难以被理解或接受,暗示了他直言进谏的艰难处境。接着,“罢相还歌乐圣章”描述了李适之被罢免宰相职务后,仍能保持乐观,继续歌唱赞美圣明君主的篇章,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对理想政治理想的坚持。
“怖死宜春中奸贼”一句则揭示了李适之在宜春(地名)遭遇的险境,暗指他在政治斗争中可能受到奸佞小人的威胁和迫害,最终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最后,“令人扼腕痛其亡”表达了对李适之命运悲惨结局的深切同情和惋惜,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适之个人命运的描绘,反映了宋代社会政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对理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追求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