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其三)

平日多奇节,中间似富公。

天从庐墓请,人说救荒功。

辛苦培邦本,雍容遏乱锋。

文传遗奏切,更过子囊忠。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平时有许多奇特的节操,就像那富公一般
上天应允他在庐墓间尽孝,人们称赞他救济饥荒的功绩
他辛勤地稳固国家根基,从容应对动乱
他的文章流传着遗言奏章,充满了深切的忧虑,比子囊的忠诚还要超过

注释

平日:平时。
奇节:奇特的节操。
富公:历史上的人物,以其节操著称。
天从:上天应允。
庐墓:在墓旁建庐守孝。
请:请求得到许可。
救荒:救济饥荒。
辛苦:辛勤。
邦本:国家的根本。
雍容:从容不迫。
乱锋:动乱的势头。
文传:文章流传。
遗奏切:遗言中的恳切劝告。
子囊忠:子囊,古代忠臣,这里用来形容其忠诚程度。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历史人物的挽诗,通过对故观文建安刘公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人节操和功绩的怀念与尊崇。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刘公在世时便有着不平凡的节操,而他的富贵之象则如同古代的富豪——公侯一般。他因其德行而被天所庙堂所请,民间传言他能够救助荒年的灾难。诗中还强调了刘公辛苦地培育国家的根本,并以宽厚的态度止住了乱世之锋。他的文治遗风留给后人不仅切实可行,更是子孙满堂的至高忠诚。

这首诗采用了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修辞手法,如借代、暗示等,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通过对刘公一生功绩的赞美,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理想人物品格的向往,以及对过往历史的缅怀。在艺术风格上,这种挽诗多采用平实自然的语言,但又不失文采,使得整个作品既有古典诗词的庄重感,又透露出诗人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551)

张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 号:南轩
  •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 生卒年: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其二)

国耻臣当死,公家二世心。

忍看垂绝笔,谁续断弦音。

精爽今如在,衣冠恨更深。

却嗟蜍与志,处世漫侵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其一)

忆昨登廊庙,忠言达帝聪。

所思惟尽瘁,敢复计成功。

半世江湖上,千忧寤寐中。

汗青谁秉笔,请考众言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荆湖望月

浩浩湖之源,迤逦衡山下。

有月来中天,明珠千斛泻。

澄澈一尘无,交辉清不夜。

嗟彼泉下人,逝莫挽逸驾。

惟有不死心,清光遍华夏。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送八兄

弥旬积雨穗生耳,冬壑未渠收潦水。

围炉情话政尔佳,乃复归舟行万里。

三年百感卧湘城,风急鹡鸰原上情。

岂无他人意独真,每觉软语温如春。

少年锐气凌八区,晚以乐义称乡闾。

闻人有急若己如,天报两子双明珠。

小隐卜筑兰溪边,修篁乔木今参天。

是非荣辱不到处,卷书一榻清昼眠。

人言寿骨隐脩眉,庆事鼎鼎供期颐。

岂惟宗族托轨范,政倚晚节增光辉。

有弟有弟复何为,杜门读书人谓痴。

故山未遂扫松愿,江头独立送归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