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观梅三首(其三)

腊寒彻骨越精神,吐尽清香不待春。

华屋芳筵犹恶俗,竹篱茅舍只安贫。

湖烟笼处难藏艳,窗月飞来为写真。

自得孤山题品后,至今偏解恼诗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冬日严寒反而激发了精神,不等春天就吐露芬芳。
华丽的屋宇和丰盛的宴席仍显庸俗,简陋的竹篱茅舍却只适合清贫生活。
湖面上的雾气难以隐藏美景,窗户映照的月光仿佛在描绘画卷。
自从在孤山题诗之后,我独得的韵味常令诗人烦恼。

注释

腊寒:寒冬。
彻骨:深入骨髓。
越:更加。
精神:精神状态。
吐尽:散发出全部。
清香:清新的香气。
不待:不等待。
春:春天。
华屋:华丽的房屋。
芳筵:丰盛的宴席。
犹:仍然。
恶俗:庸俗。
竹篱茅舍:简陋的竹屋。
只:仅仅。
安贫:适应清贫。
湖烟:湖面的雾气。
笼:笼罩。
藏艳:隐藏美景。
窗月:窗户上的月光。
飞来:映照。
写真:描绘真实。
孤山:西湖边的孤山。
题品:题诗。
偏解:特别能引起。
恼:使烦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章谦亨的《西湖观梅三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傲然绽放的景象以及它所象征的高洁品质。首句“腊寒彻骨越精神”,形象地写出梅花在严冬中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越是寒冷,越是显得生机勃勃。次句“吐尽清香不待春”则强调了梅花早于春天开放,以其清雅之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接下来,“华屋芳筵犹恶俗,竹篱茅舍只安贫”通过对比,赞美梅花在豪华府邸和简陋居所都能保持其高洁,显示出对世俗繁华的鄙视和对贫寒生活的安然。梅花的美,不在华丽的环境,而在其内在的品格。“湖烟笼处难藏艳,窗月飞来为写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在湖光月色下的绰约风姿,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最后,“自得孤山题品后,至今偏解恼诗人”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敬仰,认为自从林逋在孤山题咏梅花之后,梅花就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它的独特魅力常常让诗人感到困扰,却又难以抗拒其吸引。整首诗以梅花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对世俗风气的批判。

收录诗词(16)

章谦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定间,为铅山令,为政宽平,人称生佛,家置像而祀,勒石章岩,以志不忘。历官京西路提举常平茶盐。除直秘阁,为浙东提刑,兼知衢州。《全宋词》辑其词九首

  • 字:牧叔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238

相关古诗词

西湖观梅三首(其二)

不费东君力,常先草木荣。

魏徵元妩媚,夷甫太鲜明。

有色谁同洁,无香可比清。

飘零惟不恶,羌笛任渠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西湖观梅三首(其一)

梅在西湖上,精神别一般。

喜供诗客赏,怕与俗人看。

映水林文瘦,依山范叔寒。

生平逢此友,更觉酒肠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净惠院

净惠荒凉寺,平林浅阜閒。

殿存碧支佛,门对赭亭山。

绕屋竹阴翠,沿阶苔晕斑。

雨中来托宿,却羡白鸥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祖教寺(其二)

飞鸟遗音入翠林,转教柳外和莺吟。

岩留云雨过朝暮,寺枕溪流亘古今。

客过端阳欣采艾,僧嫌破衲懒缝针。

杯中蒲酒休辞醉,目断青山有远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