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在溪亭泛舟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远集亭边骑”以动态开场,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来到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接着,“新成槛外舟”则点明了活动的中心——溪亭之外,新添的舟船正等待着人们的到来。
“岁时开小会,信宿是中秋”两句,不仅提到了时间(农历八月十三日),还暗示了聚会的温馨与节日的氛围。这里的“小会”并非狭隘的聚会,而是指一种轻松愉快、亲近自然的集体活动。“信宿是中秋”,说明这次活动持续了两夜,直到中秋佳节,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节日气氛。
“倚杖迎岚气,褰裳渡石流”描绘了人们在游玩时的动作和感受。倚杖而行,似乎是为了更好地欣赏周围的景色;而“褰裳渡石流”,则是对溪水之上的轻盈动作的描述,既体现了游玩的自由与乐趣,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泠然尘外赏,无谢竹林游”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活动的深刻感受。泠然,形容清冷、超脱;尘外赏,则意味着超越了世俗的束缚,享受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快乐。这里将这次泛舟活动与古代文人雅士的竹林之游相提并论,赞美了这次活动的高雅与自在,以及它带给人们的超脱尘世的愉悦体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的完美融合,传递出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