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义无背主,仁不让师,一死誓同心,河岳日星同气节;
亭峙溪边,祠依岩下,双忠崇厚报,尊彝俎豆永馨香。
此联颂扬了忠义之士的高尚情操与不朽精神。上联“义无背主,仁不让师”开篇即点明了忠诚与仁爱的主题,强调了在面对背叛与放弃师长时,真正的义士绝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展现出一种坚定的道德立场。接着“一死誓同心,河岳日星同气节”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一死”这一极端行为来表达对信念的坚守,将这种气节比作自然界的河岳日星,寓意其如同天地间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一般崇高与不可动摇。
下联“亭峙溪边,祠依岩下”描绘了双忠祠的地理位置,以“亭峙溪边”和“祠依岩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暗示着这里不仅是纪念之地,更是精神的寄托之所。最后“双忠崇厚报,尊彝俎豆永馨香”则表达了对两位忠臣的崇高敬意与深厚感激之情,认为他们的精神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就如同祭祀中的尊彝俎豆,香气永存,象征着他们的事迹与精神将世代流传,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赞美了双忠的英勇与忠诚,更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象征手法,赋予了他们精神层面的永恒价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义精神的崇尚与传承。
不详
黄初词赋空千古;白下江山送六朝。
宦迹溯从前,君治皖北,我治荆南,劳力为斯民,虽然白璧易污,论清官应让杨公第一;
天恩诏复起,身系颖滨,心系河上,安澜欣有日,孰意黄粱未熟,问汛期刚过桃月初三。
开樽永夕,折柬连朝,小别才经旬日;
身历十洲,胸含千古,大才更有几人?
少壮时馆阁偕登,公学贯古今,治理深谙,独抱奇才堪柱国;
夏秋间膏肓同病,医偏求中外,灵丹安在,余留后死最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