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

我不学寇丞相,地黄变发发如漆。

又不学张长史,醉后挥毫扫狂墨。

平生绀发三千丈,几度和云眠石上。

不合感时怒冲冠,天公罚作圆顶相。

肺肝本无儿女情,亦岂惜此双鬓青。

只忆山间秋月冷,搔首不见髼松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孚的《题壁》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句“我不学寇丞相,地黄变发发如漆”,诗人以寇准的典故开篇,表达了自己不愿效仿那些因权力地位而改变本性的行为,强调了保持自我本色的重要性。接着,“又不学张长史,醉后挥毫扫狂墨”一句,通过引用张旭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放纵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于艺术创作中真性情表达的向往。

“平生绀发三千丈,几度和云眠石上”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一生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表现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逃避。

“不合感时怒冲冠,天公罚作圆顶相”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这里“圆顶相”可能象征着诗人被命运所束缚的形象,体现了其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

“肺肝本无儿女情,亦岂惜此双鬓青”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内心纯净,不为世俗情感所累,即使年华老去,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最后,“只忆山间秋月冷,搔首不见髼松影”一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怀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这里的“髼松影”可能象征着诗人曾经的生活状态或某种精神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人生、艺术和自然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291)

陈孚(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 字:刚中
  • 号:勿庵
  • 籍贯: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
  • 生卒年:1259 — 1309

相关古诗词

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其一)

拜扫归来走钿车,二年寒食住京华。

自怜惯识金莲烛,奉使虚随八月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其二)

回首扶桑铜柱标,芙蓉帐暖度春宵。

清明寒食谁家哭,折戟沈沙铁未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其三)

关山迢递古交州,物换星移几度秋。

微雨微风寒食节,夷歌铜鼓不胜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入安南以官事未了绝不作诗清明日感事因集句成十绝奉呈贡父尚书并示世子及诸大夫篇篇见寒食(其四)

残花怅望近人开,不尽长江滚滚来。

寒食清明都过了,鹧鸪飞上越王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