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东湖普恩霞屿诸寺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宗教氛围。首句“东游如入辋川图”,以唐代山水画家王维的辋川图为喻,形容东湖风光之美,如同画卷一般令人陶醉。接着,“野鸟沙禽共唤呼”一句,生动展现了湖畔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生机,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在耳边回响。
“碧树森罗三宝地,青山环绕万金湖”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庄严,碧绿的树木与青翠的山峦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神圣的画面。“三宝地”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三宝(佛、法、僧),暗示此处不仅是自然之美的所在,也是精神信仰的圣地。“万金湖”则可能象征着湖水的广阔与珍贵。
“人逢首夏衣穿葛,节近端阳酒泛蒲”描绘了季节与节日的氛围。首夏时节,人们穿着轻薄的葛布衣裳,享受着初夏的凉爽;临近端午节,空气中弥漫着菖蒲的香气,人们或许正在准备庆祝这一传统节日,品尝粽子,饮菖蒲酒。
最后,“一宿招提扪藓壁,达摩还面九年无”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敬仰之情。招提,即寺庙,诗人夜宿于此,抚摸着长满苔藓的墙壁,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禅宗大师达摩的智慧。达摩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之一,传说他面壁九年,终悟得禅宗真谛,此处暗含了诗人对静心修行、领悟佛法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东湖及其周边寺庙的自然美景与宗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