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始雷

阳气溟濛九地来,经春涉夏始闻雷。

麦禾此去或可望,桃李向来谁使开。

号令迍邅人共怪,阴阳颠倒物应猜。

一声震荡虽惊耳,遍地妖氛未易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宋诗《仲夏始雷》是苏辙所作,描绘了初夏时节雷声乍起的情景。首句“阳气溟濛九地来”,形象地写出阳气蒸腾,从地下升腾而出的景象,象征着生机勃发。接着,“经春涉夏始闻雷”点明了雷声在经过整个春天后,在夏季开始响起,暗示着自然界的转变。

诗中诗人通过对农作物“麦禾此去或可望”的期待,表达了对丰收的希望,同时也以“桃李向来谁使开”反问,暗示雷声对于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然而,“号令迍邅人共怪”一句,反映出人们对于雷声迟来的疑惑和不解,认为这是天地阴阳秩序的混乱。

最后两句“一声震荡虽惊耳,遍地妖氛未易回”揭示了雷声带来的震撼效果,尽管它惊醒了沉睡的耳朵,但要驱散笼罩大地的阴霾,还需要更多的力量和时间。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雷声这一自然现象,寓言了世间事物的变化与秩序的恢复,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兴州新开古东池

山绕兴州万叠青,池开近郭百泉并。

昔年种柳人安在,累岁开花藕自生。

波暖跳鱼闻乐喜,人来野鸭望船鸣。

西还过此须终日,为问使君行未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再次前韵四首(其一)

城头栋宇恰三间,楚望凄凉吊屈原。

雨洗山川百里净,风吹语笑一城喧。

乡书莫问经时绝,岁事初惊片叶翻。

南近清淮鲈鳜好,钓筒时问有潜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再次前韵四首(其二)

谬将疏野托交游,平日论心亦有由。

科第联翩叨旧契,利名疏阔少新忧。

清谈已觉忘朱夏,浊酒先防虐素秋。

多病无聊唯有睡,频频诗句未嫌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再次前韵四首(其三)

野鹤应疑凫雁苦,夏虫未惯雪霜寒。

隐居颜氏终安巷,垂钓严生自有滩。

破宅不归尘可扫,下田初种水应漫。

退耕尚作悠悠语,拙宦犹须步步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