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寄冯雪湖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通过竿竹、白眉之叟、湖光、鸡鸣、鹤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意境。
首句“竿竹谁隐扶桑东”,以竿竹隐喻隐士,将隐居之地比作东方的扶桑,暗示隐士远离尘嚣,隐匿于世外桃源。接下来,“白眉之叟今庞公”一句,直接点明了隐士的身份,将他比作三国时期的隐士庞德公,进一步强调了其高洁脱俗的形象。
“隔湖闻鸡谢墅接,渡海有鹤蓬山通”两句,通过鸡鸣和鹤影,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鸡鸣声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鹤影翩翩,则是天地间的一抹清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寓意着隐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卤田经岁苦秋雨,浪痕半壁惊湖风”则转而描写隐士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界的无情。卤田遭受秋雨的侵袭,湖面波涛汹涌,暗示了隐居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然而,即便如此,隐士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
最后,“歌声屋底似金石,点也此意当能同”表达了对隐士精神的赞美。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隐士仍能发出如金石般坚定的声音,这份坚持与信念,正是诗人所欣赏并渴望共鸣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尚人格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