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冯雪湖二首(其一)

竿竹谁隐扶桑东,白眉之叟今庞公。

隔湖闻鸡谢墅接,渡海有鹤蓬山通。

卤田经岁苦秋雨,浪痕半壁惊湖风。

歌声屋底似金石,点也此意当能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寄冯雪湖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通过竿竹、白眉之叟、湖光、鸡鸣、鹤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意境。

首句“竿竹谁隐扶桑东”,以竿竹隐喻隐士,将隐居之地比作东方的扶桑,暗示隐士远离尘嚣,隐匿于世外桃源。接下来,“白眉之叟今庞公”一句,直接点明了隐士的身份,将他比作三国时期的隐士庞德公,进一步强调了其高洁脱俗的形象。

“隔湖闻鸡谢墅接,渡海有鹤蓬山通”两句,通过鸡鸣和鹤影,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鸡鸣声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鹤影翩翩,则是天地间的一抹清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寓意着隐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卤田经岁苦秋雨,浪痕半壁惊湖风”则转而描写隐士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界的无情。卤田遭受秋雨的侵袭,湖面波涛汹涌,暗示了隐居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然而,即便如此,隐士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

最后,“歌声屋底似金石,点也此意当能同”表达了对隐士精神的赞美。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隐士仍能发出如金石般坚定的声音,这份坚持与信念,正是诗人所欣赏并渴望共鸣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尚人格的颂扬。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寄冯雪湖二首(其二)

海岸西头湖水东,他年蓑笠拟从公。

钓沙碧海群鸥借,樵径青云一鸟通。

席有春阳堪坐雪,门垂五柳好吟风。

于今犹是天涯梦,怅望青霄月色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诸用文归用子美韵为别

一别烟云岁月深,天涯相见二毛侵。

孤帆江上亲朋意,樽酒灯前故国心。

冷雪晴林还作雨,鸟声幽谷自成吟。

饮馀莫上峰头望,烟树迷茫思不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与沅陵郭掌教

记得春眠寺阁云,松林水鹤日为群。

诸生问业冲星入,稚子拈香静夜焚。

世事暗随江草换,道情曾许碧山闻。

别来点瑟还谁鼓?怅望烟花此送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别族太叔克彰

情深宗族谊同方,消息那堪别后荒。

江上相逢疑未定,天涯独去意重伤。

身閒最觉湖山静,家近殊闻草木香。

云路莫嗟迟发轫,世涂崎曲尽羊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