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正陶园用天游韵(其三)

骥隙光阴秪自劳,貂裘曾改木绵袍。

癖深泉石百方少,懒过山林一著高。

异景每凭天作幄,激流偏与石争篙。

亦知桑枣成阴地,别有人间不姓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杨大正陶园中的景致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骥隙光阴秪自劳,貂裘曾改木绵袍”,以“骥”比喻杨大正,暗示他虽才华横溢却在时光中劳碌奔波,从穿着上也反映出生活的变化,从华贵的貂裘改换成更为朴素的木绵袍,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泊。

颔联“癖深泉石百方少,懒过山林一著高”,进一步展现了杨大正对自然的喜爱与追求。他痴迷于泉石之美,而对山林的生活则显得更为自在,这种“癖”和“懒”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内心真正热爱之物的执着追求。

颈联“异景每凭天作幄,激流偏与石争篙”,描绘了陶园中的独特景色,天空如同帷幕般美丽,激流与岩石相互争斗,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与动态美。

尾联“亦知桑枣成阴地,别有人间不姓陶”,表达了对陶渊明式隐居生活的向往,即使身处尘世,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不必非得姓陶才能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杨大正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17)

林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至建溪诸公走价候迎附荅

日华野色动归旌,江上仙风有使迎。

白葛载成方外制,素琴先寄曲中声。

纵怀文字饮三日,寓目家山路四程。

老得谢还明主赐,迹孤元不为媒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四休述怀(其一)

老去官书可自由,百年吾道信沧洲。

本无异术劳三往,窃有閒名办四休。

红雨满江枫叶暮,青霜孤径菊花秋。

抄来种树堪长日,灵草从多莫漫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四休述怀(其二)

野坐山行适性真,古松晴雨带丰神。

云雷本出经纶地,烟水重酬纵浪身。

梦熟茶声风细细,调传琴意水鳞鳞。

载回白鹤非忘世,引领长天十二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鳌峰闽佳处近辅益之境益奇赋此

荒荒人世一微尘,四极坤元老化身。

混沌当年良未死,参寥从此重翻新。

云天漏下日三足,雪浪吹来海万鳞。

莫漫仙流访蓬岛,纪纲物象镇全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