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

雨中夜过金沙江,五月渡泸即此地。

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

三月头,九月尾,烟瘴拍天如雾起。

我行适当六月末,王事役人安敢避。

来从滇池至越巂,畏涂一千三百里。

干戈浩荡豺虎穴,昼不遑宁夜无寐。

忆昔先帝征南日,箪食壶浆竟臣妾。

抚之以宽来以德,五十馀年为乐国。

一朝贼臣肆胸臆,生事邀功作边隙。

可怜三十七部民,鱼肉岂能分玉石。

君不见南诏安危在一人,莫道今无赛典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经过金沙江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历史的感慨。首句“雨中夜过金沙江,五月渡泸即此地”点明了地点和时间,雨中的夜晚,诗人渡过了金沙江,此处正是五月渡泸的地方。接着,“两厓峻极若登天,下视此江如井里”描绘了金沙江两岸山势险峻,仿佛直入云霄,而从山上俯瞰江面,犹如井底之蛙,形象生动。

“三月头,九月尾,烟瘴拍天如雾起”则描述了金沙江流域的气候特点,三月至九月间,烟瘴弥漫,如同雾气笼罩天空。接下来,“我行适当六月末,王事役人安敢避”表达了诗人作为王事役人,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必须前行,不敢逃避。

“来从滇池至越巂,畏涂一千三百里”说明了诗人行程的遥远与艰辛,从滇池到越巂,路程长达一千三百里,充满了恐惧与挑战。随后,“干戈浩荡豺虎穴,昼不遑宁夜无寐”描绘了途中战乱不断,如同豺狼出没的危险环境,白天不得安宁,夜晚也无法入睡。

“忆昔先帝征南日,箪食壶浆竟臣妾”回忆了过去先帝南征时,百姓以食物和酒水相迎的情景,表现了人民对统治者的忠诚与支持。接着,“抚之以宽来以德,五十馀年为乐国”赞扬了先帝以宽厚和仁德治理国家,使得国家五十年来安定繁荣。

然而,“一朝贼臣肆胸臆,生事邀功作边隙”揭示了后来奸臣的出现,他们制造边境纷争,谋取私利。最后,“可怜三十七部民,鱼肉岂能分玉石”表达了对无辜百姓的同情,他们在战争中如同鱼肉,无法区分正义与邪恶。

“君不见南诏安危在一人,莫道今无赛典赤”提醒人们,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取决于领导者的智慧与品德,不应忽视历史教训。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历史事件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的反思。

收录诗词(11)

李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出使云南留别都城诸公

苍龙双阙郁岧峣,曾侍鹓鸾趁早朝。

往事已随尘衮衮,虚名赢得鬓萧萧。

长林丰草空相忆,瘴雨蛮烟苦见招。

借问都门门外柳?为谁留著最长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过七星关

七星关上一回头,遥望乡关路阻修。

欲倚云山攀北斗,不辞鞍马过南州。

两厓斩壁连天起,一水漂花出洞流。

闻道清时无瘴疠,行人经此不须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过牂牁江

归欤何日是真归,惭愧山林与愿违。

垂老八千馀里谪,回头四十九年非。

穷边野水黄云渡,梦里田家白板扉。

珍重沙禽频见下,也应知我久忘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初到滇池

嫩寒初褪雨初晴,人逐东风马足轻。

天际孤城烟外暗,云间双塔日边明。

未谙习俗人争笑,乍听侏离我亦惊。

珍重碧鸡山上月,相随万里更多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