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耶律铸的《清明》,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首句“寒食清明失旧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节日日期的错失,流露出淡淡的遗憾。接下来的“踌躇搔首日沈西”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随着夕阳西下,他的思绪也愈发沉重。
“风生杨柳鸦先觉,寒过梧桐凤不栖”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暗示了春天的消逝和寒冷的到来。杨柳轻摇,乌鸦的叫声预示着季节的变换;梧桐经受寒意,凤凰不再停留,寓言着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山色雪迷春意老,雁声云遏暮天低”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山色因春雪而模糊,雁鸣在浓厚的云层中显得低沉,烘托出诗人对春光逝去的哀伤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一句“苏门二月春光好,好逐东风发马蹄”,诗人转而寄希望于苏门春光的美好,希望能如东风般驱散心中的阴霾,重新振作,扬鞭策马向前。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