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塔

僧说奸雄人,亦发归依愿。

秪今慈济塔,乃自张崇建。

云空土石乾,碑倒龟龙断。

悠长香火事,岂以非夫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慈济塔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其背后蕴含的人文故事。诗中通过僧人的视角,讲述了人们对于奸雄人物的复杂情感,既表达了对其归依佛法的宽容,也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

“僧说奸雄人,亦发归依愿。” 开篇即以僧人的口吻,道出了对奸雄人物的接纳与包容,体现了佛教的慈悲为怀,不以人的善恶定其终局,而是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秪今慈济塔,乃自张崇建。” 接着点明了慈济塔的由来,是张崇所建,强调了这座塔的历史背景和建造者的名字,暗示了它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与文化的象征。

“云空土石乾,碑倒龟龙断。” 这两句描绘了慈济塔在云空之下的景象,土石因时间而干涸,碑文龟裂,形象地展示了岁月的无情与变迁的必然,同时也寓意着历史的痕迹虽已模糊,但精神的传承却永存。

“悠长香火事,岂以非夫贱。” 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慈济塔悠久历史的感慨,以及对香火不断、信徒不减的肯定,指出这座塔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建筑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不受世俗评价的高低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慈济塔这一载体,探讨了历史、宗教、人文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356)

吕南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日复一日

一日复一日,夜眠复朝兴。

不见事物穷,但觉忧患增。

千虑不必免,不思亦如恒。

未知此世间,有用智与能。

少壮怯郁屈,衰残念轩腾。

方如夏中蝉,忽若秋后蝇。

非誉等毫丝,善恶计合升。

可醉且勿道,云来譬高曾。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理发

我发日以少,我梳未尝频。

过旬一理之,每理愁欠伸。

壮长足痒屑,奔驰更埃尘。

搔爬不觉劳,垢结类组紃。

虽复强栉沐,惮如负千钧。

钩牵就平直,流汗益苦辛。

当时结似拳,渐细效梅榛。

悬知又十载,几许及变银。

万物有盛衰,吾何为喜嗔。

借令但两鬓,岂害有冠巾。

人言发既凋,乃稍异痴民。

题诗且自贺,渐系老成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宿熯塘村

尽日绕冈岭,孤征凌险巇。

春风处处豪,游子行安之。

过午或未饭,人烟信遐稀。

暮投熯塘村,正见牛羊归。

黯黯乱山腹,茅庐压笆篱。

阳光向馀霞,畏虎先掩扉。

系马就屋尾,解冠挂门眉。

怡声问前程,乞火照寝衣。

夜半雨忽恶,长雷撼坤维。

奴仆亦睡觉,雨泻百箭驰。

草草卷席避,倚墙愿晨鸡。

故园岂无情,一梦不可期。

我有三亩宅,比邻勇锄犁。

何曾问三旌,自足了四时。

不肯卧寂寂,亦来走栖栖。

幸无王事驱,或是奇鬼欺。

咄咄复咄咄,生平笑狂痴。

明朝遇清溪,莫洗脚上泥。

形式: 古风

西村

东村岂不佳,南村自清幽。

北村亦可居,俗悍不易投。

维此兑岭曲,陂陀绕川流。

桑麻有青园,耕稼有绿畴。

云峰十里外,足举旷望头。

本无车马喧,岂有声利愁。

伊我先君子,故家待增修。

还当起楹檐,此志敢不求。

开辟三处径,疏通四前沟。

有轩列琴书,有室贮锄耰。

压曲拟长醉,藏刍待肥牛。

超然了馀生,不问万户侯。

我策久已决,我身强悠悠。

安能荷筱翁,不以意相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