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王寂为故人翟仲谋所作,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翟仲谋的境遇,表达了对友人命运变迁的感慨。
首联“忆昔妙年仝射策,今谁存者苦无多”,追忆往昔,两人一同参加科举考试,那时风华正茂,如今能留存下来的已寥寥无几。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的人数进行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颔联“酆城久矣埋长剑,陶壁依然挂短梭”,以“酆城”和“陶壁”为喻,分别象征着过去的理想与现实的困境。长剑比喻理想或远大抱负,被埋在酆城,暗示理想难以实现;短梭比喻日常生活的琐碎,挂在陶壁上,象征着现实生活的艰难。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颈联“铅椠功夫真戏耳,齑盐活计奈贫何”,进一步揭示了现实的残酷。铅椠(铅笔和木板)代表文人的写作工具,这里指代读书人的努力;“齑盐活计”则是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这两句表达了对读书人为了生活而不得不放弃理想的努力的无奈和悲哀。
尾联“鹏图九万平生事,老翮青云尚可摩”,以大鹏鸟的飞翔来比喻人生的追求和梦想。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但内心仍然怀揣着对高远目标的向往,即使年老体衰,也希望能够像大鹏一样,触碰到云端。这既是对翟仲谋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其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故人翟仲谋人生境遇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朋友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