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归乡的场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首联“伐檀踪迹满河干,欲振家声剑自弹”以“伐檀”这一动作开篇,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期待与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同时暗含着对友人振兴家族声望的期许。接着,“侍綵又添冠服好,扫松未觉岁时难”两句,通过友人归乡时增添的服饰和扫墓的细节,展现了归乡的喜悦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舟移汶水愁分郭,酒尽燕山愧识韩”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情的珍视。汶水之舟的移动象征着友人的离去,而“愁分郭”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忧伤。在宴席上,酒尽之时,诗人却因未能更深入地了解友人而感到愧疚,这既是对友情的深刻体悟,也是对时光易逝、相聚不易的感慨。
最后,“向后停云如有什,年年鸿雁到长安”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友人的思念。停云象征着暂时的分别,但总有重逢的一天;年年鸿雁到长安,则表达了对友人平安归来、未来相聚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盼,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