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宿苏汝载馆

一秋如水浸空床,布被相留固不妨。

万古有人惟见汝,半生无赖任亡羊。

郁怀屡遣诗成癖,壮志常孤酒稔狂。

数卷离骚三尺枕,可能消受此行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夜独宿友人馆舍的情景,情感深沉,意境幽远。

首联“一秋如水浸空床,布被相留固不妨”以水喻秋,形象地表现了秋季的宁静与清凉,诗人独自躺在空荡荡的床上,与柔软的布被相伴,虽处孤独却也自得其乐。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季节的特征与个人的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颔联“万古有人惟见汝,半生无赖任亡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似乎在说,从古至今,只有自己一人存在,而自己这一生,或许有些放纵不羁,但这就是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颈联“郁怀屡遣诗成癖,壮志常孤酒稔狂”则展现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与豪情。他常常因为内心的忧郁而写诗,以此来排遣情绪;同时,他也渴望着壮志凌云,即使在饮酒狂欢中也能保持一份豪迈。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既敏感又充满激情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矛盾。

尾联“数卷离骚三尺枕,可能消受此行囊”以屈原的《离骚》作为引子,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数卷《离骚》代表了他对古代文学的热爱与敬仰,而“三尺枕”则可能是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比喻,暗示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面对的不仅是外部世界的挑战,还有内心的挣扎。最后一句“可能消受此行囊”,既是对当前状态的描述,也是对未来可能性的探索,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与理想的复杂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既有对孤独与自由的向往,也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492)

韩上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夕招智公入社

尝时对月每思僧,君是僧家老惠能。

破衲补成花褐暖,芒鞋踏遍碧峰层。

弥天鸾鹤从栖树,大地琉璃不用灯。

驴背好诗今有几,啸声还记虎溪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饮霍仲斌宅

高堂酒尽兴仍添,彩笔凭陵且竞尖。

半壁藤萝萦作蔓,一庭花树亚相兼。

囊馀将略谁遗剑,架有侯书尽着签。

坐久不知更欲下,出门回首月纤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戏赠张约之

芙蓉叶底碧兰芳,君住人间独胜场。

最好吟时秋月白,偏宜望处野云黄。

閒将涧水调新茗,静读丹经爇宝香。

彩笔近闻工刻画,有人梦里忆张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黄与东新筑

新开堂构近城东,短桷疏楹太古风。

郭内恍含丘野趣,宅边遥结桂林丛。

如藏邺架签休着,若仿玄经易可通。

为报春来双白燕,依栖应许傍帘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