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

锡名有旨感皇明,百载荒基一日营。

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

尘中讲贯似难入,静里工夫终易成。

孕出庐山真秀气,宁无渭钓与莘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锡命名的寺庙感受皇朝的恩泽,百年荒废的基业一日间重建。
白鹿虽然没有返回洞穴的踪迹,但书声依然在青衫学子中回荡。
在尘世喧嚣中传授学问似乎不易,但在宁静中修炼功夫终究能达成。
庐山孕育的真正秀美之气,怎能没有像渭水垂钓和莘野耕读那样的贤人故事。

注释

锡名:指寺庙的名字。
旨:恩泽,指皇帝的恩赐。
皇明:皇朝的光明,代指明君。
荒基:废弃的基业。
白鹿:象征隐士或高洁之士。
归洞迹:返回隐居之地的踪迹。
青衿:古代学子的服装,借指读书人。
读书声:读书的声音。
尘中:世俗之中,尘世间。
讲贯:传授学问。
静里工夫:在宁静中的修炼。
终易成:最终容易达成。
孕出:孕育产生。
庐山:著名的山川,这里可能象征文化或人才。
真秀气:真正的秀美气质。
渭钓:渭水垂钓,指姜子牙在渭水边钓鱼等待贤主的故事。
莘耕:莘野耕读,指孔子弟子颜回在贫苦中坚持学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闻诗所作的《白鹿洞书院》,表达了对白鹿洞书院重修的赞美和对其教育传统的敬仰。首句"锡名有旨感皇明",体现了朝廷对教育的重视和书院命名的深意;"百载荒基一日营"描绘了书院从荒废到重建的沧桑变化。接下来的"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以白鹿和学子读书声的对比,寓言了书院虽无仙踪,但学术之风犹存。

"尘中讲贯似难入,静里工夫终易成",强调在喧嚣尘世中深入学习的不易,但在宁静中修炼则更容易有所收获。最后两句"孕出庐山真秀气,宁无渭钓与莘耕",借庐山的秀美寓意书院培养的人才如同秀气的庐山,暗示书院孕育出众多优秀人才,如同古人渭水垂钓的姜子牙或莘野耕读的伊尹,期待其能成就一番事业。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白鹿洞书院为背景,既赞扬了其历史底蕴,又寄寓了对后学的期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教育情怀。

收录诗词(56)

钱闻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穴

丁君神灵斡天枢,一叱二龙遗戏珠。

龙来求珠珠不与,吐下腥涎满庭宇。

僧繇画柱真龙形,有龙来斗风雷鸣。

君篆灵符才入铁,龙走今存去时穴。

予问此穴奚出龙,羽衣谓穴龙潭通。

形式: 古风

再荣桧

老桧中枯岁月深,外包一馀自成阴。

能于个里知消息,不怕生身有死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佚老亭

胶胶朝路七书考,请绂星江恨不早。

昔诧庐山心未然,今见庐山真是好。

子卜子家庐山傍,庞眉鹤发商山皓。

老而欲佚不得佚,此佚由来锡穹昊。

江声山色纷亭前,溢架诗书对花草。

心闲日月自舒长,此身到处蓬莱岛。

不妨留客醉幕天,浩歌大笑尊罍倒。

寄言五峰盍定交,伴此一翁呼六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爱莲堂

懿哉周濂溪,昔揽星江符。

四时花卉多,独以莲自娱。

公见太极初,学业周孔徒。

如何心清净,爱与释氏俱。

理是吾即尔,理非尔异吾。

理与爱适同,彼释我自儒。

只疑牡丹时,贵客笑我愚。

又恐菊花开,隐士斥我迂。

彼此一是非,能问庄生无。

坐看万朵红,翠盖争相扶。

晚凉微雨来,乱落明月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