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张穆所作的《送沈朗思还东海》。诗中充满了对友人沈朗思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归乡之情的理解与感慨。
首句“我闻通六津,顽铁跃清池”,以“通六津”象征友人间深厚的友谊,将平凡的“顽铁”比喻为经过淬炼后变得清澈的池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赞美。
接着,“气类冥有感,其应能如斯”,诗人相信朋友之间心灵相通,即使远隔万里,也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与关怀。这种超越时空的默契,是真挚友情的体现。
“与子各天末,万里如相期”,描述了诗人与友人虽身处天涯海角,但心中却有着共同的期待,仿佛在遥远的地方就能相遇。这种情感的共鸣,让距离不再是障碍。
“一朝恰萍梗,快合珠江湄”,比喻短暂相聚如同浮萍与水草偶然相遇,又迅速分离,但内心渴望再次相聚的心意如同珠江之水,永远流淌不息。
“肝膈灿古道,日饫珠玉遗”,诗人感叹于自己对古道精神的坚守,每天都能从珍贵的友情中汲取营养,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珍惜,也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
“风尘塞宇宙,肯易为人知”,面对世间的纷扰与喧嚣,诗人坚持自我,不愿轻易改变自己的信念与追求,体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衰年厌徵逐,行采商山芝”,表达了诗人晚年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向往隐居山林,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君亦东海蹈,此别何逢时”,诗人对友人沈朗思即将踏上归途表示理解与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重逢的期待。
“寸心惟自爱,秋水渺无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珍视,以及对广阔世界无尽探索的渴望,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人生、友情、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